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 全身呈蓝色          B . 全身呈红色 C .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 .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2、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

A .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光从空气斜射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B . 青蛙、蛇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C . 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变态发育 D . 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5、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 .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 B . C . D .
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 .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8、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视遥控器是靠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 B . 红外线、紫外线都能穿过所有物体 C . 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不一样,遇到障碍物不能发生反射现象 D . 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来
9、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 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10、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 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 C . “花气袭人知昼暖”—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D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会不停地运动
11、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大脑兴奋性增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B . 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C . 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喉结突起等第二性征出现 D . 身高突增,心肺等器官功能增强
12、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3、目前有的国家允许以医学手机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 . 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C . 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D . “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
14、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水稻(  )

A . 开了花 B . 贮存了有机养料 C . 产生了精子和卵细胞 D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15、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 . [1]听小骨 B . [2]半规管 C . [3]耳蜗 D . [4]鼓膜
16、小明想探究某一植物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小明的设计中,不妥当的是哪项(  )

种子数量

光照

温度

水分

空气

50粒

有光

30℃

适量

通风

50粒

有光

10℃

少量

通风

A . 光照 B . 温度 C . 水分 D . 空气
17、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 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B . 皮肤可感觉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C . 皮肤上的感受器的多少决定皮肤感觉的灵敏性 D .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  )

A . 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 B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 . 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 . 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19、下列四种生物中,其细胞结构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 细菌 B . 曲霉 C . 蘑菇 D . 酵母菌
20、如图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B . 种子萌发时,图中D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C . 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E D . 玉米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水、温度、空气和光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与振动的      的关系.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3、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示意图,请仔细读图并回答:

 

(1)表示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的是图      ,你的判断依据是      

(2)菜豆种子的胚包括[       ]      ,[       ]      ,[      ]      ,[      ]      (方框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的名称)。

(3)若将碘液滴在两种种子的剖面上,蓝色较深的是      (填“甲”或“乙”)种子,其中      结构最蓝。

4、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曾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检查了猪链球菌。

(1)猪链球菌属于      (“细菌”或“真菌”)

(2)该生物是通过      进行繁殖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5、

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来实验步骤: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       

2、下面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请回答:  

瓶号

 玉米种子

水分

空气

温度

光照 

萌发情况

1号

 20粒

适量 

充足 

25℃ 

有光

萌发19粒

2号

 20粒 

无水

充足

25℃

有光

未萌发 

3号

20粒

适量

浸泡水中

25℃ 

有光

未萌发

4号 

20粒 

适量

充足

-5℃ 

有光

未萌发

5号

20粒 

适量

充足 

25℃ 

暗处 

萌发18粒 

(1)1号瓶在实验中起      作用,发芽率为      。 


(2)与1号瓶相比,每个实验中只有      个实验变量。 


(3)2号平的种子没有萌发,是因为      ,3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是因为      ,4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是因为      。 


(4)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       。


3、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A是       ,B       ,C       。

(2)D表示       过程,胎儿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3)人类的胚胎发育先后在        、        两个部分完成。

4、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       的折射,成像在了[       ]       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       的振动,刺激了[       ]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 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5、塘栖枇粑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型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须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2)
A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2)甲实验证明了      
(3)丙实验说明了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在游泳池边向水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