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种子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水分 | 空气 |
50粒 | 有光 | 30℃ | 适量 | 通风 |
50粒 | 有光 | 10℃ | 少量 | 通风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与振动的 的关系.
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三、综合题(共5小题)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明明同学设计了下来实验步骤: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
瓶号 | 玉米种子 | 水分 | 空气 | 温度 | 光照 | 萌发情况 |
1号 | 20粒 | 适量 | 充足 | 25℃ | 有光 | 萌发19粒 |
2号 | 20粒 | 无水 | 充足 | 25℃ | 有光 | 未萌发 |
3号 | 20粒 | 适量 | 浸泡水中 | 25℃ | 有光 | 未萌发 |
4号 | 20粒 | 适量 | 充足 | -5℃ | 有光 | 未萌发 |
5号 | 20粒 | 适量 | 充足 | 25℃ | 暗处 | 萌发18粒 |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
答: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