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

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图6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小题。

(1)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

(1)
A . 0~14岁人口比例下降 B . 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 C .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D . 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

(2)
A . 教育投入降低 B . 劳动力素质提高 C . 老龄化进程减缓 D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2、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 . 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 . 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 . 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2)
A . 缓解人地矛盾 B . 改善环境质量 C . 降低住房价格 D . 带动服务业发展
3、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I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II为“人口增长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II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1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1)
A . B . C . D .
(2)图I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 (2)
A . 2005年 B . 2010年 C . 1910年 D . 1970年
(3)下列地区中,与图1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 (3)
A . 西藏 B . 三峡库区 C . 黑龙江 D . 上海
4、下图为我国1949—2015年出生人口变化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进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三次婴儿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 B .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人口基数最大 C .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的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少 D . 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
(2)不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

①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人口惯性

③“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

④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

(2)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3)从目前情况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如期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受人口政策影响

②生育观念的改变

③抚养成本的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3)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5、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有关甲、乙两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国均老龄化严重 B . 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影响 C . 甲为中国,乙为印度 D . 乙国更具备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6、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采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地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1)
A . 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 . 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 . 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 . 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2)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 (2)
A . 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 .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 . 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 . 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 (3)
A . 同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 . 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 . 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7、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与经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的是(  ) (1)
A . 乡村流向城市 B . 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 C . 从内地到沿海 D . 从东南迁往西北地区
(2)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资源因素 B . 政治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文化因素
8、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工厂逐渐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据此回答小题。
(1)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工厂逐渐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1)
A . 劳动力成本提升 B . 科技水平的提高 C . 产业结构的调整 D . 人口结构的改变
(2)“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 (2)
A . 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 . 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 .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 . 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等12座城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西地理简图

材料二: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

(1)巴西当地时间(西三区)6月12日17:00,世界杯揭幕战将在圣保罗进行,此时北京时间为何时?(写出日期和时刻)。

(2)结合材料二,分析6月12日至7月13日举行世界杯足球赛的原因。

(3)该国的东南部是人口分布稠密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试评价巴西钢铁工业中心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形成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攀枝花市资源富集,在占全国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及与发展钢铁钒钛工业相配套的冶金辅助矿产煤.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耐火粘土和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建成国内一流特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攀钢,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接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哪些有利条件?

(2)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广州2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2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上海、广州2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对于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连接中国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

(1)“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经瓜达尔港运往我国的最重要战略物资是      ,该类物资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2)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影响印度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      
(3)一艘载满货物的轮船从瓜达尔港出发驶向宁波港,航行适宜的季是      ,此季节图示区域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为      ,其形成的原因是      
(4)图中山脉南坡的基带为      ,该山脉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的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目前西藏交通建设以普通公路为主,全境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拉萨青稞啤酒是西藏最具特色的啤酒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为了保证品质,一直坚持原产地罐装原则。

材料三: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

(1)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导致①、②、③三地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2)西藏布局青稞啤酒厂主要优势条件是      ,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3)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4)分析西藏优先发展普通公路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