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2、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 . 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 . 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 . 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 . 粗拙(zhuō) 烦琐(suǒ) 陆玑(jī)
3、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 .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 . 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 .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 .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4、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 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得那么热。


A .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 伸开 摊成 压 烘
6、依次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______________不做门房,______________不是小孩子,______________生得不好看,______________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A . 因为 也 又 而且 B . 既 也 又 而且 C . 因为 又 也 况且 D . 既 又 也 况且
7、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8、“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 . 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 . 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 . 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9、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 《山海经》一段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作者情思的触发点,正因为《山海经》,长妈妈才会让作者如此感激和难以忘怀。 D .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二、能力提升(共14小题)

1、给加线的字注音。

憎恶            惧惮              粗拙      ​哀悼               震悚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āng      疤   孤shuāng              jié      问         pī      


3、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咒骂:      惧惮:      诘问:      


5、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的。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起来。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7、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8、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9、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10、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1、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地安适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12、阿长这么关心《山海经》突出了她的      特点。

13、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其作用是      

1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用了      修辞手法,

作用是       

三、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称《山海经》为“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3)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2、阅读理解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绪……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x(唱)(民)(歌)→            →(说谜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