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诸子百家 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 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 . 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 . “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 . 《诗》 B . 《书》 C . 《春秋》 D . 《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 “学而时习之” C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 墨子 B . 韩非子 C . 孙武 D . 孙膑
6、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 . 商纣王 B . 周文王 C . 秦始皇 D . 周幽王
7、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 .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 .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 .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 .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8、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 .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 .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 .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 .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 而居
9、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 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 .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 . 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 .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10、法家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是因为(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当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下列对孙膑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 . 是春秋时期兵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 B . 他的思想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C . 广泛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思想 D . 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12、在统治人民的 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3、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 社会大变革 B . 经济的发展 C . 政治剧变 D . 统治阶级的提倡
14、易中天在谈到自己的新作时说:“我以儒家为线索贯穿这本书的始终,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 要反对‘独尊一家’。”据此,你认为易中天(  )


A . 反对儒家思想,认为其不利于社会进步 B . 尊崇各派思想,认为其都是进步的 C . 认为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 . 认为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A .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 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 . 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 .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二、填空(共10小题)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春秋晚期思想家是      ,他是      学派的创始人,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      》。


2、他的主要思想是“仁政”、“民贵君轻”,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是      

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祸福相依”,他是      学派的代表。

4、他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他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于      的《      》。

6、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 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7、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 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
(2)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讨论:

(1)如何理解孟子这句话的含义?

(2)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10、韩非子和董仲舒分别是战国和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

(1)二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2)二人的思想各对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试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诸子百家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