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 . 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 . 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 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 . 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2、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

A .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 . 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C . 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D . 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3、1953年7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维持南北分治、保持半岛的“冷和平”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朝核危机”的久拖不决,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动荡。这表明(  )
A . 东北亚国际结构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B . 原有停战机制难以适应局势的变化 C . 冷战后朝鲜半岛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D . 南北朝鲜对峙是问题产生根源所在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是(   )

A . 防止美国吞并朝鲜 B . 帮助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C . 同美国争夺朝鲜半岛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   )

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

④中国和朝鲜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6、《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A .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B . 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 . 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 . 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7、关于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派地面部队到南越参战 B . 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并增兵南越 C . 派顾问直接指挥 D . 增兵越南北方
8、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

A . 柏林危机 B . 古巴导弹危机 C . 越南战争 D . 中东战争
9、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0、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已成为美国人心中难以擦拭的伤痛,它们的相同点不包括(   )

A . 都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B . 被侵略的国家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援助 C . 美国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D . 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1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主要不同点是(  )
A . 中国政府直接派兵参战 B . 苏联提供大量军事援助 C . 以美国最终失败而结束 D . 属于“冷战”中的“热战”
12、下面这段文字摘自美国政府关于某场战争停火谈判的立场备忘录:

这次谈判涉及的战争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 中国解放战争 C . 朝鲜战争        D . 越南战争
1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 东北野战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14、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 . 美军“特种部队”进入南越 B . 美军对越南北方狂轰滥炸 C . 美国大规模派兵赴越作战 D . 美国开始发动“局部战争”
15、下列有关越南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②吴庭艳首任南越总统

③美国侵越战争的开始          ④美国发动“局部战争”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②③①
16、1964年,美国大规模派兵到越南作战。这说明(  )
A . 美国势力已渗透到南越 B . “局部战争”阶段的开始 C . 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D . 美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
17、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 . 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B . 韩国反对盟军 C . 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 . 朝鲜在战争中处于非正义地位
18、美国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下列各项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不包括(   )

A . 中苏等国对越南人民的大力支援 B . 南越人民武装的“新春攻势” C . “向华盛顿进军”的反战游行 D . 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20世纪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战争
19、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0、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是 (  )
A . 二战后国际会议安排的结果 B . 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 C . 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 D . 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有“得”也有“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毛泽东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无偿援助的许诺,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  世人才知道战争真相》

材料二  首先,中国在朝鲜的军事胜利为它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大国的地位。牛津大学战略学教授罗伯特·奥内尔指出,从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开始,在此后的三年战争中,中国提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这一成就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近30年中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共产党的苏援饷械所带来的结果。与毛泽东及其同事不诚实的声称相反,中国共产党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这一成就的。其次,中国成功地以出兵朝鲜换取到了大量苏援,为中国的军事、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出兵朝鲜最新揭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

(2)据材料二回答,对中国而言朝鲜战争有何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巨大损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将美国视为一只纸老虎,并坚持认为,在自由世界的核防务和常规防务面前,通过缓慢而卓有成效的运动,越南就可以进行其‘解放和统一’的革命斗争。因此,北京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应用越南作为试验品来展现自己的新战略。北京认为,越南的胜利将为中国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服务。”

——麦克纳马拉(越战时期美国国务卿)(1964年3月)

材料二  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尼克松《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1967年7月)

(1)材料一表明美国将如何应对越南局势?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观点与麦克纳马拉的政策有什么不同?指出尼克松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地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这三种观点,虽然结论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数量分析”来计算胜负。于是对朝鲜战争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应该说,以“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数量分析”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判断胜负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应从哪个角度研究朝鲜战争的起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对“朝鲜战争胜负”的判定上存在的两种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作者的判定标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军人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朝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朝鲜军队为了“解放”韩国,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朝鲜。但是,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占领了韩国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五单元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