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语段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缺乏监管,以及暴利的诱惑让利益熏心者们不惜一次次而走险,从未经对、错误百出的书刊,到表面光鲜、内里污的黑心棉;从用词惊却文不对题的假新闻,到会致人死亡的假酒假药;从宜家的“奇侠抽屉柜”,到三星的“手机变手雷”……无一不是利益趋动下的产物。

A . tǐng    jiào   shuì   sǒng B . tǐng    xiào   huì    shù C . tǐng    xiào   shuì   shù D . tǐng    jiào   huì    sǒ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环卫工人每天起早干着烦锁而微不足道的工作,却很少有人懂得他们的工作意义。 B .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 . 梦中恍忽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D . 孙权言辞恳切地劝告使得吕蒙开始发奋,锲而不舍地读书,终让鲁肃也感叹不已。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今天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请大家收集文字或图片,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B . 韩国总统朴槿惠因“萨德门”“亲信干政门”等事件遭遇到的政治风波冲击日本,引起了比较大的震荡 C . 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有疑难就不耻下问 , 老师一定会帮你耐心解答,让你豁然开朗。 D .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 , 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 .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默写填空。
(1)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            ”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            ”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5)小姝暑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回校后与同学畅谈中华诗词之神韵,同学们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            ”来为她的惊人进步点赞。

三、中国名著(共1小题)

1、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读书无数的作家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写下了散文      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鲁迅;      写的《卖油翁》让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一技之长并不值得骄傲的道理7;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张中行在散文《叶圣地陶先生二三事》中有过回忆评价。

(2)“言为心声”,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名著《骆驼祥子》中同一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请写出这人物的名字并结合名著谈谈你这样选择的依据。

“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③“你当我怕谁是怎么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请根据下面对话,以王杨的身份拟写一则短信发给赵老师。(不超过60字)

爸爸:杨杨,我看你的腿伤恢复得差不多了。明天周三,人民医院有专家号,我带你去复查一下。

王杨:哦,爸爸,我们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爸爸:我看网上明天上午就有预约号,我们上午去吧。

王杨:好的,我跟我们班主任赵老师请个假,不过现在快10点了,我怕老师已经休息了。

爸爸:你发个短信吧,请半天假。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地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1)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出它的四个故事情节。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②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3)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4)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的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3)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我以为,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

【注】①没人:会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     矜:      

②但手熟         尔:      

③康肃笑而之     遣:      

④夫没者岂然哉   苟:      

⑤见舟而之       畏: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七、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1、成长道路上,总会出现不少的经意或不经意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人有祸福,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成长实际上就是一串沟沟坎坎、深深浅浅的脚印。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记述和思考一下成长中的这些错误,可以让下一步走得更扎实,可以让自己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的。

请以“出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