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  )

①与英法历史文化联系密切      ②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③确保美国在协约国的利益      ④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的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夫里诺·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是指什么事件(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巴尔干战争 C . 俄国十月革命 D . 马恩河战役
3、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两个月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灭,其破灭的标志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1914年俄军攻势
4、1917年美国宣布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其实质目的是(  )
A . 远离战火,避免战争 B . 利用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国双方扩展贸易 C . 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进行反击 D . 维护美国的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5、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尔港水兵起义    ②《和平法令》的颁布    ③俄国二月革命    ④索姆河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③②
6、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 . 克里米亚 B . 凡尔登 C . 布列斯特 D . 萨拉热窝
7、有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
A . 德国和法国 B .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C . 意大利和法国 D . 奥斯曼帝国和塞尔维亚
8、马恩河战役陷入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以后,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主要是因为(  )
A . 协约国军队的战斗力相对强大 B . 战略主动权已转到协约国一方 C . 俄军在东线击败奥匈帝国军队 D . 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失败
9、《圣诞快乐》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 . 南线东线西线 B . 东线西线东线 C . 西线东线西线 D . 东线南线东线
10、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 . 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 . 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 . 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 .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11、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德国“施里芬计划”失败                 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协约国展开强大攻势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时在两线作战的国家是(  )
A . 英、法、俄 B . 英、法、德 C . 德、奥 D . 德、奥、塞尔维亚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是在  (  )
A . 英法参战后 B . 俄国参战后 C . 德国参战后 D . 美国参战后
14、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 .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 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 .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5、一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有(  )

①避免战争对本国的破坏 ②趁机与交战国扩展贸易 

③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经济实力低于欧洲各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美国
17、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 . 战役规模巨大 B .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 .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 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18、下列关于1914~1916年一战战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互有攻守,难分高下 B . 战况惨烈,消耗巨大 C . 双方皆感精疲力竭、力不从心 D . 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面转变
19、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 .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 . 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 . 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施里芬
20、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 。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我们的校长也不停地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在“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

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而停火后的战场,一眼望去:有的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

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 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外 ,一无所知……”

我又重新回到战场,10月,我阵亡了。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

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1)博伊默尔参加的是什么战争?  博伊默尔为什么会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政  府鼓励学生“投笔从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简述这场战争的性质。

(3)博伊默尔在战场上所碰到的敌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 ……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策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914年8月德国媒体广泛宣传的海报。

宣战消息发表后,德国士兵热烈欢呼,奔赴前线

材料二 17世纪与18世纪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劳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是避免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用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重大战术成功,只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人1916、1917年在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是完全一样的话,区别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人民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他们看来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德国人民的热诚参战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你认为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战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足怪。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1)为什么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
(2)举出“两年来,欧洲正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
(3)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德国及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构成大战的主要特征及战役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