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

1、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 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 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    )

A . 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B . 保护公民的财产收益权 C . 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 D . 保护公民的财产使用权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 实现中国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生活中,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有很多,下图体现的是(  )

A . 纪律 B . 道德 C . 法律 D . 友情
5、作为一名中学生,下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  )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义务教育法 
③居民身份证法 
④劳动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案例中,能够体现法治这一要求的有(  )

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逮捕

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

③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

④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下列做法中,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
A . 居委会组织文艺晚会迎接国庆节 B . 李敏和同学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D . 刘伟网购了一本复习参考书
8、2017年12月6日,“百名红通人员”第28号李某回国投案,李某系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国税局原工作人员,涉嫌合同诈骗罪,2013年8月逃往加拿大。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重要特征是(  )
A . 具有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功能 B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9、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表明法律(  )
A .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 维护社会秩序 C . 只负责对社会成员进行劝诫 D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如图漫画表明法律的作用有(  )

①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②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 ④维护人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1、陆川县的张某因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这表明(  )

①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③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12、近年来,校车安全、校园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  )

①我国没有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

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④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有四大保护防线,分别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回答问题。

(1)漫画《言传身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1)
A . 社会保护 B . 司法保护 C . 家庭保护 D . 法律保护
(2)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下列做法中,属于学校保护的有(  )

①爸爸带梦薇去看望孤寡老人

②某新闻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不公开可能判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

④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

(2)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1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下列有助于我们远离违法犯罪的有(  )

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②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③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④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简答题(共1小题)

1、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说明未成年人受到什么保护?这一保护的要求是什么?
(2)请你给图片中的未成年人提几点建议。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这一重要表述,深刻指明了构建法治和德治协同推进机制的重要性。法治和德治协同推进是我们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阅读上述材料后,小明同学认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与道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说: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秉持法律这根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材料二: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材料三: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法治的内在生命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不被信仰以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如湖北襄阳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反映。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案件结不了,成为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

(1)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是什么?其总目标是什么?
(2)“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你更赞同哪一种理念?请说明理由。
(3)为让“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活动探究题(共1小题)

1、当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6.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7%—10%的速度递增。具体表现在:

侵害类型:家庭侵害,如烫伤、食物哽噎、烧伤等;校园安全伤害,如校园暴力、集会踩踏、体罚、运动伤害等;户外安全伤害,如意外溺水、动物伤害、交通事故等;网络安全伤害,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公共场所侵害,如绑架、勒索、拐卖等。

侵害区域:农村是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重灾区”,被侵犯案件的55%发生在农村。

侵害年龄:未成年人伤害正逐步呈“低龄化”“女性化”趋势。10周岁以下的受暴未成年人占77.46%,其中受暴女童占55.33%。

侵害方式:熟人作案、高知群体作案成为新动向。如存在监护人虐待案、教师虐童案、校长猥亵女生案等等。

围绕当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现状,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归纳出威胁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主要原因。
(2)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做?
(3)根据威胁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共性隐患,请你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