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
如图中有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应选择的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潮起潮落
B . 开水沸腾
C . 火山爆发
D . 雨后春笋
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 . 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C . 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在街上的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说明生物具有( )
A . 物种多样性
B . 遗传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ABC
6、某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A .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
B .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 . 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 . 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描述是( )
A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和其与水稻相应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 蝗虫 竞争
B . 阳光 合作
C . 杂草 竞争
D . 杂草 合作
9、下列科学家与其相应研究成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拉克马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B . 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提出了生物分类系统
C . 哈维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 . 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时,作出的假设是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可实验结果却是在20℃和4℃条件下相同.对此该小组应该( )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重新设置实验条件,重复实验操作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的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作出假设
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④制定实验计划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
⑥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A . ②①③④⑤⑥
B . ②③①④⑤⑥
C . ②①④③⑤⑥
D . ②①④⑤③⑥
12、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并外界光线较暗时,应怎样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
A . 反光镜调到凹面镜,遮光器调到大光圈
B . 反光镜调到凹面镜,遮光器调到小光圈
C . 反光镜调到凸面镜,遮光器调到大光圈
D . 反光镜调到凸面镜,遮光器调到小光圈
1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 . 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 . 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D . 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下
14、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应该是( )
A . abcde
B . ebadc
C . ebacd
D . acdbe
15、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 )
A . 厚而透明的
B . 厚而不透明的
C . 薄而不透明的
D . 薄而透明的
1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一个细胞经过6次分裂可得32个新细胞
B . 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数量相同
C . 遗传物质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和平均分配过程
D .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17、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B .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
C .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 .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生长
18、下列结构不属于组织的是( )
A . 血液
B . 肌腱
C . 口腔上皮
D . 心脏
19、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然后咀嚼乳白色的结构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坚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结构、咀嚼后的蔗渣分别是( )
A .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20、下列各项中全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
A . 根、花、种子
B . 茎、叶、种子
C . 花、果实、种子
D . 根、茎、种子
21、下列对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是( )
A . 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B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C . 组织→细胞→器官→人体
D . 系统→器官→细胞→组织→人体
22、下列选项能正确概括光合作用物质能量关系的是( )
A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23、下列关于叶片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植物叶片通常是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B . 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可以张开和关闭,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通道
C . 表皮细胞呈绿色,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 植物的叶片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深些,这是由于接近上表皮的海绵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
24、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 含氮磷钾的
B . 含锰钼铜的
C . 含氮磷钙的
D . 含铁锌钙的
25、遂宁的冬季也干旱缺水,园丁们往往会砍掉公路两侧小叶榕的部分枝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降低光合作用
B . 促进呼吸作用
C . 降低根的呼吸作用
D . 降低蒸腾作用
26、某同学做环割树皮的实验,将一树枝的树皮割掉一圈,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是( )
A . 没有变化,正常生活
B . 树枝死亡
C . 伤口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
D . 伤口下方形成环形瘤状物
27、在根尖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具有吸收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
A . 分生区 伸长区
B . 根冠 成熟区
C . 成熟区 伸长区
D . 伸长区 成熟区
28、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
A . 花蕊
B . 花托
C . 花冠
D . 花萼
29、草坪上的绿草剪去部分枝叶后,不久叶片又会长长,这是因为( )
A . 草叶片顶端生长点的作用
B . 叶片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
C . 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D . 植物的向性生长
30、遂宁市在涪江打造湿地公园的过程中,栽种了大量植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植物可以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的降雨量
B . 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C . 植物可以为市民提供氧气
D . 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判断这个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 三种结构。(填番号)
(2)若此细胞是韭菜的叶肉细胞,则韭菜的香味物质存在于[ ] 中,其中的液体叫 。
(3)若在韭菜新叶开始萌发时就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就可以培育出韭黄,原因是[ ] 在没有光照条件下不能形成 而呈现黄色或白色。
(4)餐桌上的盐拌韭菜盘子里会出现较多水,其原因是细胞 。
2、如图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尽管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⑤] 和胚两部分。其中胚由 组成。(填序号)
(2)甲图到乙图的过程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⑤]的结构是[ ] ,甲图中的①将发育成乙图中的[ ] 。
(3)观察乙图可知大豆的根系为 ,乙图中把土壤中的水分运输到根、茎、叶的结构是位于木质部的 。
(4)丙图表示的是大豆花,其完成受精作用后,能分别发育成丁图中的⑨和⑩的结构是 和 。
3、某爱动脑筋的同学在课外做了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其过程是:将一株银边天竺葵(边缘是白色的)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一片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A处;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染色后,再清水冲洗。最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酒精脱色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 。
(3)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完全正确,那么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A处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B处不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A处和B处对照可以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观察B处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此题目前两空选填“变蓝”和“不变蓝”)
(4)实验中最终观察到C处(银边)的颜色是 (此空选填“变蓝”和“不变蓝”),若用B处与C处作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4、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在我们四川有些地方叫“地虱子”).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做法是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1只 | 2只 | 4只 | 7只 | 3只 |
阴暗 | 19只 | 18只 | 16只 | 13只 | 17只 |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实验装置中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的目的是 。本实验的变量是 。
(3)该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若要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设计实验装置时,要给鼠妇提供 两种环境,以用于设置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