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物态变化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 . 80℃的酒精是液态 B . 铅的凝固点是﹣328℃ 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 气温接近﹣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
3、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

A . 缩短加热时间 B .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 降低炉火的温度 D .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
4、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 . 都没结冰 D . 都已结冰
5、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 .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 .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 .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 干冰变小 B . 树枝上的霜 C . 干手器将手烘干 D . 冰雪消融
7、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固的是(  )
A . 初春正午,湖面坚冰悄然变薄 B . 夏末清晨,池塘荷叶上晶莹“露珠” C . 深秋日出,枫叶上“白霜”覆盖 D . 雪后初晴,屋檐下的剔透冰柱
9、给一定质量的海波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0、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B . 扇来的风是凉的 C .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从人体吸热 D . 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11、晶体温度在熔点时可能处于的状态是(  )
A .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B . 一定是固态 C .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 一定是液态
1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

A . a、b、c肯定都是晶体 B . a、b、c的熔点相同 C . c比a熔化的快 D . a比c的熔点高
1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B . 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 nm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丁温度计的示数为      

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水银的凝固点是      ℃;80℃的酒精是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3、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4、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5、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熔化现象.为了保护发射塔,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本题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6、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2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100格,则:该温度计的量程为      .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第60格,则壶中水温为      
7、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8、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之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            .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为      ℃.

 

9、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测哈尔滨冬天的气温应该用       温度计.

 

10、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热量.

11、人工降雨可缓解旱情,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送入高空,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将衣服分别凉晒在图中的两个位置,一段时间后,他发现      (选填“树荫下”或“太阳下”)的衣服干得快;实验结果表明: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4)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2、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 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2)对我们无锡地区的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的混合液;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的混合液;   
(3)长时间使用后,因为       (选填“水”或“防冻液”或“混合液”)的蒸发会导致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是       

(2)从图象中可看出该物质在       (填“液态”或“固态”)时温度下降得快.

(3)凝固点是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所示的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由图象可知:a、b两杯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但沸腾时的温度都是        ℃.

(2)丙组同学选用了其中一套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因为用此装置后,水沸腾时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2

94

96

98

100

101

101

101

101

101

3、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      ,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由于      形成的.
(4)在冰熔化实验中,小明必须一直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物体的            
4、下表一、表二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时记录的相关数据。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是      ℃。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3)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小明发现将水加热到沸腾需用的时间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后,烧杯内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专题02:物态变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