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
A . 将废电池深埋
B . 大量使用化肥
C . 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
D . 大量开发利用可燃冰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N2的电子式:
B .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C . S2-的结构示意图:
D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3、A,B,C,D 均为气体,对于A+ 3B
2C+D 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A)=0.4 mol/(L•s)
B . v(B) =0.8 mol/(L•s)
C . v(C)=0.6 mol/(L•s)
D . v(D) =0.1 mol/(L•s)
4、下列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A . HI
B . NaOH
C . Br2
D . NaCl
5、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红磷与白磷
B . 甲烷与丙烷
C . 乙醇与二甲醚
D . H、D和T
6、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 . 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 . 食盐和冰醋酸熔化
C . 氯化铵和水的分解
D . 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 mol氮气中所含的氮原子数是0.1 NA
B . 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所含的分子数是0.1 NA
C . 1 mol·L-1 氨水溶液中含NH4+的数目是NA
D . 24 g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是2 NA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碱性:NaOH>Mg(OH)2>Al(OH)3
B . 原子半径:Na<Mg<Al
C . 金属性:Na<Mg<Al
D . 单质的还原性:Al>Mg>Na
9、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B . 该反应的ΔH<0
C . 该图可以表示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
D . 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Al3+、OH-
B . Ba2+、NO3-、SO42-
C . K+、Na+、NO3-
D . K+、NH4+、OH-
11、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 糖类物质中含C,H,O元素,都有甜味
B .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热值较大
C .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后有物质析出,加水后该物质溶解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12、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B . 乙醇燃烧时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
C . 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D .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可用作制镜
1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式是C6H6
B . 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 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D . 能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14、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H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
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 . 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2和H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 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
B .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C . 氨水与稀醋酸反应:OH-+H+=H2O
D . 铁片与稀盐酸反应:2Fe+6H+ =2Fe3++3H2↑

1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1:收集NO2气体
B . 图2:验证X溶液为浓硝酸
C . 图3: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 . 图4:用于吸收尾气NH3
17、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的氢化物水溶液显酸性
B . 在这4种元素中,b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好
C . c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D . d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凡吸热反应均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
B .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C .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
4NO+6H2O。
D . 实验收集NO和乙烯常用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B .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 .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两支试管均加入2 mL5%H2O2 , 然后同时分别加入少量MnO2固体粉末和少量FeCl3固体粉末,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D . 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常温下,分别向盛有浓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和铜粉,观察并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
2、在恒温2 L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X并发生反应:2X(g)
Y(g) ΔH<0,X的物质的量n(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两曲线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的情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虚线表示使用催化剂的情形
B . b、c两点表明反应在相应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
C . 反应进行到a点时放出的热量大于反应进行到b点时放出的热量
D . 反应从开始到a点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Y)=0.01mol/(L·min)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A、B、C、D、E五种主族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D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E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是 。
(2)B、C、D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C单质与A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设计实验证明E的非金属性比D的非金属性强 (写出操作步骤及现象)。
2、天然气和可燃冰(mCH4·nH2O)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可燃冰(mCH4·nH2O)属于 晶体。
(2)已知25 ℃、101 kPa 时,1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5.64 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
CH4(g)+2O2 (g)=CO2 (g)+2H2O (l)的ΔH= kJ/mol
(3)甲烷高温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此反应时要通入适量空气使部分甲烷燃烧,其目的是 。
(4)用甲烷空气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CuCl2溶液。装置如图所示:
①a电极名称为 。
②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假设CuCl2溶液足量,当某电极上析出3.2 g 金属Cu时,理论上燃料电池消耗的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空气中O2体积分数约为20%)。
四、推断题(共2小题)
1、下列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气体B为红棕色,C常温时为无色液体,相对分子质量D比B大17,E的原子序数为1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C分子的电子式是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n(E)∶n(D)=2∶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
(2)反应⑦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 ,反应⑧的类型为 。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⑥用于实验室制乙烯,为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SO2应选用的试剂是 。
(4)已知D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D的分子式为 。
(5)请补充完整证明反应①是否发生的实验方案:取反应①的溶液2 mL于试管中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10%的NaOH溶液、5%的CuSO4溶液、碘水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工厂的固体废渣中主要含Cu和CuO,还含有少量Cu2O和SiO2等。利用该固体废渣制取Cu(NO3)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Cu2O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酸溶时,反应温度不宜超过70℃,其主要原因是 ,若保持反应温度为70℃,欲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写出一种即可)。
(3)过滤后所得废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4)Cu(NO3)2晶体受热易分解成CuO,同时产生NO2和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Cu(NO3)2溶液制Cu(NO3)2晶体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 、过滤、冰水洗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