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理综-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下列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无关的是(    )
A . 创立侯氏制碱法    B . 发现青蒿素 C .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 发明元素周期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 乙醇和乙醛均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C . 淀粉和聚乙烯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 油脂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和甘油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16g CH4含有CH4分子数为NA B . 常温常压下,22.4L CO2含有CO2分子数为NA C . 1mol Na燃烧生成Na2O2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D . 0.5mol·L-1 的CuCl2溶液中含Cl数为NA
4、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D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5、如图所示,a、b、c均为石墨电极,d为碳钢电极,通电进行电解。假设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变 B . 甲烧杯中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 . 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溶液混合,一定会产生蓝色沉淀 D . 当b极增重3.2g时,d极产生的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
6、甲、乙、丙、丁四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甲<乙<丙 B . 最外层电子数:丙>丁 C . 若乙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强酸,则丙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D . 若甲、乙、丙均是金属,则氢氧化物碱性:甲<乙<丙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H=0的溶液中:NO3、SO42、Na+、I能大量共存 B . 0.1mol·L-1Na2S溶液中: c(Na+)=2c(S2) C . NaHSO3溶液中: c(HSO3) +c(OH) +c(SO32)=c(H+)+c(Na+) D . 等体积的硝酸和氨水混合可能存在:c(NO3)=c(NH4+)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小组以醋酸为例探究弱酸的性质。
(1)实验一: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c =       mol·L-1

编号

酸的种类

酸的浓度/mol·L-1

酸的体积/mL

镁条质量/g

醋酸

1.0

10

2.0

盐酸

c

10

2.0

②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下图)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      (填写操作) ;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右图)。

③写出0~5min醋酸、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规律:      

(2)实验二:现有一瓶醋酸溶液,常温下测定其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设计实验方案,将待测物理量和对应的测定方法填写在下表中。

待测物理量

测定方法

      

量取25.00mL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装入      中,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部分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反应I和反应II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I中,1 mol CH3CH2OH(g)参与反应后的热量变化是256 kJ。

① H2O的电子式是:      

② 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II,在进气比[n(CO) : n(H2O)]不同时,测得相应的CO的平衡转化率见下图(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① 图中D、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DTE。判断:TD      TE(填“<” “=”或“>”)。

② 经分析,A、E和G三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其原因是A、E和G三点对应的      相同。

③ 当不同的进气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和进气比的关系是      

(3)反应III,在经CO2饱和处理的K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CO2制备乙醇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 从电解后溶液中分离出乙醇的操作方法是      

四、填空题(共3小题)

1、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硫酸渣中含Fe2O3、SiO2、Al2O3、CaO、MgO 等。现以硫酸渣制备铁红(Fe2O3),过程如下:

(1)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是将溶液中的Fe3+ 还原为Fe2+ , 而本身被氧化为SO42 ,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检验Fe3+被完全还原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3)氧化过程中通入空气和加入NaOH是为了将溶液中的铁元素充分转化为沉淀而析出,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4)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是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Al(OH)3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

2.7

3.8

7.5

9.4

完全沉淀

3.2

5.2

9.7

12.4

(5)滤液B可以回收的物质有      
2、目前半导体生产展开了一场“铜芯片”革命——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下:

(1)基态硫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硫元素与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反应①、②中均生成有相同的气体分子,该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其立体结构是      
(3)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 蓝色沉淀 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写出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深蓝色透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不考虑H+)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      
(4)铜是第四周期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为      ;铜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该晶胞中铜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pm(用含d和NA的式子表示)。

3、【化学一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A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

请回答:

(1)B的名称为      ,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B→C、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3)A+E→F的化学方程式为      
(4)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 ①含有 结构 ②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揭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理综-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