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
A . 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 . 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 . 密切了满蒙关系 D . 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
2、《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 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 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 . 蒙古贵族的劫掠 C . 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 . 社会矛盾尖锐
3、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
A . 整顿吏治 B . 实施边防新政 C . 丈量土地 D . 一条鞭法
4、《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 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 正采取了( )
A . 严肃纲纪 B . 设立驿站制度 C . 创设颁行考成法 D . 控制内阁
5、“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 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
A .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 .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 .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 .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6、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     )
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 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 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 重阻力 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7、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 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8、张居正的下列改革措施部分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是( ) ①考成法 ②内修守备 ③清查田亩 ④一条鞭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9、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 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 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

A . 明神宗的反对 B . 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C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 . 张居正的去世
10、张居正得以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直接原因是(  )

A . 《陈六事疏》受到皇帝重视 B . 张居正考中进士具备为官资格 C . 张居正是特殊人才 D . 皇帝年幼
1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根本着眼点是(  )
A . 尊主权 B . 课吏职 C . 信赏罚 D . 一号令
12、明朝中期,塞外古丰州屹立起一座“垦田万顷,连村数百”的归化新城,主要得益于(  )

①明政府的有效管辖 ②汉蒙民族间交易的发展 ③汉蒙之间互市的开设 ④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3、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 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 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4、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  )

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 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 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 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15、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  )
A . 严肃纲纪 B . 设立驿站制度 C . 创设颁行考成法 D . 控制内阁
16、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  )
A . 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                       B . 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 C .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 限制土地兼并
17、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用人不当 B . 不注重策略 C . 张居正暴病而亡 D . 触动了豪强权贵的利益
18、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废,张居正身后毁誉但赋税征银的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其共同原因是(  )
A . 封建君主的开明 B . 民众的广泛支持 C . 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 . 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9、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 B . 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 C . 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 D . 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
20、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  )
A . 没有关系 B . 阻碍作用 C . 促进作用 D . 相辅相成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材料三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1)综合材料一、二,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  ) (1)
A . 明朝社会的繁荣 B . 明朝土地兼并严重 C . 明朝社会矛盾缓和 D . 明朝隐藏着由盛转衰的危机
(2)材料二中的明宪宗处于明朝什么时期?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什么措施的结果?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2、材料一 《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析材料二,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

(4)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

(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一中所述的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他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2)张居正为赋税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判断材料二中提到的“至万历九年”是什么时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他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材料二 张居正还规定“以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追缴不力的,要受到调离或撤职的惩处。经张居正伸张法纪,严格约束,“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材料三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四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 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1) 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从材料三看出,《明史》对张居正作出了高度评价。请列出支持材料观点的史实。

(3)材料四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的素质。请加以概括。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材料二 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材料三 在丈田均粮的过程中,“诸王孙遮道而噪,诸酋长抗疏而陈,诸军士荷戈而哄”。张居正断然下令,“但有抗违阻挠,不分宗室、官宦、军民,据法奏来重处”。

材料四 “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为什么要实行一条鞭法?

(2)材料二中张居正的赋税制度改革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诸王孙遮道而噪”的情况?

(4)材料四中“一条鞭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