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 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 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 重阻力 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 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①明政府的有效管辖 ②汉蒙民族间交易的发展 ③汉蒙之间互市的开设 ④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 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 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 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 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 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材料三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材料二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材料一 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他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材料二 张居正还规定“以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追缴不力的,要受到调离或撤职的惩处。经张居正伸张法纪,严格约束,“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材料三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四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 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材料一 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材料二 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材料三 在丈田均粮的过程中,“诸王孙遮道而噪,诸酋长抗疏而陈,诸军士荷戈而哄”。张居正断然下令,“但有抗违阻挠,不分宗室、官宦、军民,据法奏来重处”。
材料四 “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