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是罗斯福新政时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

A . 扩大企业规模 B . 规定价格水平 C . 保证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D . 遵守市场分配
2、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 苏德战争爆发 B . 决战斯大林格勒 C . 诺曼底登陆 D . 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3、巴黎罗浮宫的黎塞留馆藏有一黑色的石柱,解说员介绍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会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 . 古代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希腊
4、“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段材料是说明(    )
A . 文艺复兴的背景 B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启蒙运动的意义 D . 工业革命的作用
5、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并且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以下史实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美国南北战争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6、反对专制、争取人权的斗争贯穿了近代欧美历史,展现这一历史线索的文献正确顺序是(    )
A .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民法典》 B .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民法典》 C .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民法典》-------《独立宣言》 D . 《独立宣言》------《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民法典》
7、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 达尔文 B . 梵高 C . 爱因斯坦 D . 牛顿
8、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促使英国崛起和发展的因素有(    )

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最早开展工业革命

③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开展三角贸易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9、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根本的不同点是(    )
A . 革命进行的方式 B . 人民群众的参与 C . 旧统治的结束 D . 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10、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 . 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 C .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 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
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以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
A . 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 .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 .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 . 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12、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 .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 . 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13、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5、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哪组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
A . 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C . 启蒙运动——《独立宣言》的发表 D . 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6、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③②④
17、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8、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 . 社会改革 B . 适当的经济政策 C . 美国扶持 D . 朝鲜战争的爆发
19、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 . 争取美国的援助 B . 引进科学技术 C . 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 . 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对美洲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B . 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 . 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开始扩大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表格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同1929年相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外贸、工业产量、失业人数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37.2%

工业产量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统计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2

1

1

1

汽车—总数

12

7

5

5

3

其中载重汽车

11

6

4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1)材料一表格中出现外贸缩减、工业产量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应对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材料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罗斯福开创了什么新模式?他希望“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呈现的原因是什么?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过程中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美苏两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日关系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材料一:美、英、日之间特别是美日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虽然极其尖锐,但是当时大战刚刚结束……因此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来解决冲突……因此美国更是急于谋求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限制竞争对手……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欧洲的战争就此结束。在太平洋地区,战争还继续了三个月,最终……这种可怕的武器发挥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极力稳定日本的经济。

——(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四:70年代日本摆脱向美国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提出所谓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把经济力量、外交力量、文化力量等综合的聚集起来……推行大国外交。

——《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认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与日本之间矛盾最为尖锐,美国谋求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该会议上,美国通过什么条约成为最大的受益国?该条约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太平洋地区”战争爆发有何影响?“可怕的武器”指的是什么?
(3)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出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这一时期日本有怎样的“经济力量”?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