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
A .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 . 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 . 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 .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 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 . 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3、彼得一世曾说:“这场战争是花了三倍时间读完的一所充满血腥而又危险万分的学校。一般学校的学生通常是七年结业,而我们的学校却花了三倍的时间才读完。”“这场战争”是(  )
A . 俄国与瑞典的战争 B . 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 C . 克里木战争 D . 日俄战争
4、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

①正式掌握了俄国统治权 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

③了解了国际形势 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的必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5、17世纪末,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为改变这一面貌,俄国当务之急的任务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废除农奴制 C . 发展文化教育 D . 打通出海口
6、彼得一世之所以被称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直接原因是(  )
A . 推行改革 B . 在北方战争中获胜 C . 强化沙皇专制 D . 个人能力突出
7、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
A . 使用野蛮的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 . 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 .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D . 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8、他被誉为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家的主要因素。对他改革中“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这一措施的正确评价是(  )
A . 不利于竞争,妨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B . 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当时西欧国家围困俄国,彼得一世不得已这样做 D . 保护了本国贵族的利益,巩固了沙皇统治
9、右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发展历史为主题的大型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俄罗斯部分的图文版丛书封面。某历史小组观看这部纪录片后对彼得一世改革产生了几点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

A . 实行征兵制,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B .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C .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D . 引进欧洲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10、在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
A . 推行学校教育 B . 生活习惯西欧化 C . 实行征兵制 D .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11、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税种非常多,有婚礼税、服装税、过桥税、胡须税、离岸税、靠岸税、人头税等。彼得一世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
A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C . 维护统治的需要 D . 发展经济的需要
12、彼得一世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②工厂主可以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③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④实行重商主义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3、马克思说:“彼得一世改革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现代俄国政策”是指(  )
A . 资本主义政策 B . 中央集权 C . 发展工业 D . 欧化政策
14、彼得一世仿效西方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有(  )

①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 ②推行西欧的文明生活方式 ③建立学校、医院,修建科学院、博物馆 ④发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5、“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 B . 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 . 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 .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削弱了农奴制度 ②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③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7、彼得一世组织出版了《青春宝鉴》一书,作为年轻人在家中、在外做客、在公共场合、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准则。彼得一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B . 发展西方科学技术 C . 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D .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8、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 . 鼓励商品进口 B . 推广平民教育 C . 废除农奴制度 D . 建立新式海军
19、彼得一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的目的是    (  )
A . 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 B . 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 C . 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 D . 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20、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与康熙相比,彼得大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专制统治 B . 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C . 采取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 D . 发展农业,改革土地政策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

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
(2)从材料二看,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4)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如何理解别尔嘉耶夫的这句话?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手工工场大有增加”的原因。
(6)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代表,国家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获得和增加货币的源泉;对外贸易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本国,顺差流入的金银必须窖藏起来,通过金银积累增强国家力量;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即一方面以高关税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输入,以防止金银流出;另一方面,以政府补贴鼓励输出,换取金银流入。

——摘自《经济研究参考》

材料二 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彼得一世

材料三 彼得一世设立新权力机构——参政院,以取代领主杜马。参政院成员大多为非名门贵族代表,由彼得一世亲自指定。全国划分为50个省,由沙皇和中央直接管辖。他还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凡本国能生产的物品,或限制或禁止进口。

——《世界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2)材料二说明彼得一世在改革中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你如何认识这一政策的客观进步性?
(4)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3、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

经济性的革新……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切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编织厂。在这些工厂里做工的都是农奴和工人……政府贷款给商人去建设新的工厂。

彼得一世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

教育……彼得一世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雷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上述材料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些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说说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有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材料二 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材料三 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

(1)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2)列举一个体现“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
(3)结合材料概括俄国历史的特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