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③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④美
章而恶不生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三、问答题(共5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①”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②,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本章孟子通过治玉之理,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用自己的话回答)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该怎样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②,须臾刘③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④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公输班做的喜鹊能飞,墨子为什么认为他不如自己巧?你同意墨子的观点吗?请
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