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4小题)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禹
C . 启
D . 汤
2、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元谋人
4、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郡守
5、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7、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 昭君出塞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册封达赖、班禅
8、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 阿基米德
B . 张衡
C . 祖冲之
D . 宋应星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景帝
C . 汉武帝
D . 汉光武帝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
人面鱼纹盆
B .
司母戊鼎
C .
毛公鼎
D .
兵马俑




11、“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兼爱
C . 有教无类
D . 仁政
12、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 用泥制陶的事实
13、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设置“十三州部”
C . 颁布“推恩令”
D . 反击匈奴
14、一同学学习历史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1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
A . 问鼎中原
B . 纸上谈兵
C . 卧薪尝胆
D . 三顾茅庐
16、学期末某班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活动,在“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其中最能反映春秋时期政治特点的句子是( )
A . 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 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 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7、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 . 奖励军功
D . 奖励生产
18、中国银行行徽(下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19、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 .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20、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
A . 蒙恬
B . 卫青
C . 张骞
D . 霍去病
21、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22、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 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 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
C .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 孙权称王,国号吴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是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
A . 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24、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 . 半坡彩陶盆
B . 司母戊鼎
C . 战国铁器
D . 南北朝石窟艺术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一代圣贤孔子曾经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孔子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结合图二和所学回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读图三,D处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说出该战争名称。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概括说出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4、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建设成就。
(2)技术的改进是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一耕作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西汉时期,我国开始种植很多新的农作物,如葡萄、胡桃等。它们是经哪条道路传入内地的?
(4)古人还非常善于总结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一部农书?该书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5)当前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对此你可以提哪一些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