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加线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鹏(kūn)      齐(xié)     (zhōu)     迁(xǐ) B . 然(línɡ)     粮(chōng)   (tuán)     晦(shuò) C . 翔(áo)       (áo)堂      (rèn)     蓬(hāo) D . (jué)      夭(è)       乎待哉(è)  起(jué)
2、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常以身蔽沛公      则其负大也无力 B . 夫列子风而行      以疲病之卒狐疑之众 C . 未有知其者         乃重岳阳楼 D . 百里者,宿舂粮   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3、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而后乃今培风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此小大之辩也          ④而征一国者              ⑤而御六气之辩 

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⑧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⑨旬有五日而后反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⑥⑦⑧ C . ②③⑥⑧ D . ④⑤⑥⑨
4、下列句子加线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B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 .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5、下列句中加线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 .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6、下列句子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 . 沛公欲王关中
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 . 彼且恶乎待哉
8、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 . 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 . 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 .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菌不知晦朔 ②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有鱼焉,其广千里 ④当求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 . 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 . 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 . 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 . 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 , 小年不及大年 ②蟪蛄不春秋 ③以知其然也 ④而彼且适也

A . 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 . 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 . 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 . 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1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 B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D .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
12、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 . 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 . 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 . 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 , 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B . 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一路领先,始终以快于世界纪录的速度稳步前进,其他选手只能望其项背 D .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56公斤级举重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 ,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 .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 . 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 . 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这话只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                                                         

①且每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A . ②①④⑤⑥③ B . ②⑤⑥①④③ C . ③②④①⑤⑥ D . ③⑤④②①⑥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北冥有鱼”一句中,冥的意思是      

2、“而(nài)征一国者”一句中,而的意思是      

3、“不过数仞而下”一句中下的意思是      

4、“莫之夭阏(è)者”一句的文言句式是      

三、问答题(共5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诫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该怎样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阅读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请准确翻译“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句话。

(1)请准确翻译“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句话。

(2)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段可分几层?

(5)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5、阅读下面的文字: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一段可分几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