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黑信》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训练(共23小题)

1、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             、        、       。

2、  给加线字注音

踌躇               嗫嚅      


3、解释词语:

倒背如流:      

踌躇:        


4、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      


5、改正错别字:

啄磨   笑容尽脸  殆慢,一名惊人  招书

       、       、                  


6、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忽然晴天霹雳似地有一封信飘落到他的膝上。

晴天霹雳:       。

②弗里德里赫国王龙颜大怒。

龙颜:       。

7、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为江山社稷计,非查出那名胆敢冒犯寡人的歹徒不可。

江山社稷:       。

② 虽然实际上他们都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究竟出什么岔子。

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

8、你的语文老师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对学生十分关心,就是脾气急躁了些。

请你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语文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9、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诚信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③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④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从生命体的社会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自然人转化的。⑤人的社会化,    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

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 在下面的横线上。

      


11、指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请加以修改。

①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出类拔萃的程度。      

②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兴趣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12、《黑信》与《皇帝的新装》做比较,共同之处是什么?

13、《黑信》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是建立在自我的绝对自信以及身边的团队有着超级的凝聚力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流言蜚语,其目的不过两个:一,引起尽可能多的人去关注和议论;二,达到毁人不倦的目的。

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14、《黑信》作者是      (人名)      国,            作家。


15、安徒生写的《帝的新装》是      ,讽刺的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而哈谢克写的《黑信》是      ,目的之一是直指民族的敌人。


16、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一鸣惊人

②煞白

17、名著阅读,请你推荐名著。

作品名称      作者是      


18、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 . 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 .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 . 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19、填入下列语段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路,        , 一路殷勤的张结着。         , 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          , 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①那柔美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              ②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

③极嫩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④我喜欢抬头望着树梢尖尖的小芽儿。

A . ③④②①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④③①
20、下列句子中加线数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封信飘落在他膝上。 B . 那些字句念了五十来遍。 C . 这个称号在全国范围内只属于孤家人。 D . 在寡人登基三十周年纪念的今天。
21、在下面几种情境中,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小明全家团聚,一起赏月。小明特别开心,于是他吟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真是让人高兴啊!” B . 美国借搜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C . 暑假,李明和同学一起去公园游玩,坐在池塘边,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夏天太美了!” D .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成绩下降得很快。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加油!”。
2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阔别多年的王聪明和李智慧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 . 我们学校篮球水平很高,这次比赛肯定会让你们甘拜下风 C . 梁克己同学在各类学科比赛中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 .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23、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 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 . 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D . 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A天气冷得可怕。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了下来。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

  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匆匆地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亮,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

  “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B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她使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的和祖母在一起,走到新的幸福中去。

(1)给字注音:

蹒跚                 

(2)划线句A属于什么描写,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课外阅读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 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运用       手法。

(2)请你用词语概括出梧桐的外形特征、内在的精神特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黑信》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