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16小题)

1、20世纪8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珠海 D . 厦门
2、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胜利曙光 D . 重返联合国
4、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提高
5、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 .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7、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
A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 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 . 誓做抓革命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D . 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8、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 . “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 . “一五”计划的实施
11、美国《时代周刊》记载:“140000名南撤的美军,是美国军队的精华——他们是我们陆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次失败——是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是不能补救的。”这次失败是指(    )
A . 抗美援朝战争 B . 越南战争 C . 阿富汗战争 D . 太平洋战争
12、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土地改革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三大改造
13、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4、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5、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 .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C . 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16、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

A . 土地革命的开展 B .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工业建设的起步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周恩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A . 正确 B . 错误
2、邱少云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最后壮烈牺牲。
A . 正确 B . 错误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 正确 B . 错误
4、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A . 正确 B . 错误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 . 正确 B . 错误
6、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召开了      ,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在历史关头,中共再次召开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1953年开始的      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84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到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1992年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孙中山为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领导了哪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1992年这位船长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2、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进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