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押题专练:专题十四 实验与探究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下列有关科学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 . 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C .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D . 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草履虫培养液

稻草液

蜂蜜液

淀粉液

酵母液

猪瘦肉汁

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

4天

8天

一直没有

8天

3天

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

30﹣35个

12﹣17个

0个

10﹣15个

50﹣55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 B . 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 C . 多次取样后观察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D . 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
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 . 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 . 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 . 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4、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 B . 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 .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产生的2,4﹣D与生根有关 D . 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5、为研究大豆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Ⅰ.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后,他们又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 B . 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 C . 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或CO2浓度 D . 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
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 B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C .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组织细胞尽量分散开,有利于染色 D . 利用发菜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自上而下)呈黄色
7、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W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显色后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④木塞处所显颜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用甲基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②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需要将等量的淀粉酶分别加入2mL的淀粉和蔗糖溶液中,然后用碘液检测

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需要显微镜

④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边,判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⑤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而酒精可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细胞都保持活性状态

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 . ③④⑥⑦ B . ①②⑤⑧ C . ②③④⑥ D . ①②⑦⑧
9、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光照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10、蛙受精卵的下部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和mRNA,称为生殖质.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下部能够破坏生殖质.某研究小组选择蛙受精卵进行探究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受精卵未做任何处理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

实验2: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无生殖细胞

实验3:移植正常生殖质至经紫外线照射过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殖细胞的形成是否与生殖质有关 B . 实验1为对照组,可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C . 实验2结果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紫外线破坏了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 D . 实验3表明生殖质可在不同受精卵之间进行移植且仍能保持活性
11、下列实验中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 利用低倍镜可确认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否变化 B . 利用纸层析法观察四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C .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D . 利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2、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  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同  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g•cm2hl(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A .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再遮光3小时 B .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 .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 D .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13、下列对有关实验中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温度是自变量,底物和酶的用量、pH等是无关变量 B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无氧气是自变量,培养液的浓度和酵母菌菌种的数量等是无关变量 C .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是自变量,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情况是无关变量 D .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是无关变量
14、洋葱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洋葱根尖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颗粒 B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两个实验都可以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C .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D . 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其绿色叶片
15、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 . 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 B .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 . 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 .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16、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杨酸是一种能催化水稻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 B . 水杨酸发挥作用的效果只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C . 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 YTA水稻幼苗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12小时后抗病能力最强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以下是研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

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麦芽糖与DNS试剂发生作用,使溶液呈棕红色,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案]

在0﹣100℃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用仪器检测各温度条件下的棕红色的深浅,换算成相对值,绘成曲线.

[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目的是      
(2)实验操作中酶和淀粉需要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预热,而后再混合,这样做的意义是      
(3)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温度条件下所得的棕红色相对值的大小可表示      生成量的多少,从而表示α﹣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的大小.
(4)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某同学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设置如下图实验装置。装置中的CO2缓冲液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4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回答下列问题:

(1)2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8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若将该装置置于黑暗处且将X小烧杯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蒸馏水,其他条件不变,2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8mL才能使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那么该植物呼吸方式为       
(3)如果在(1)小题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需维持在0.8mL读数处,才能使水滴在X位置。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 1.O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若在(1)小题实验中该学生20分钟后观察到毛细管内的水滴仍在X位置,那么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原因是      
3、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摩尔根之所以选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      (写出两条)。亲代那只白眼雄蝇的出现最可能是      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分析,该测交方案应该是让F1中的      果蝇与      果蝇交配。
(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杂交方案:选用      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如果子一代       ,则假设1成立;

如果子一代      ,则假设2成立。

4、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      

ii      

对照组1

iii      

iv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 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5、普洱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降低食物利用率和脂肪系数,有一定的降脂减肥作用。请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三种不同浓度普洱茶水提物的降脂效果,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材料与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幼年大鼠若干只、高脂饲料、降脂药液X、溶液甲(6%普洱茶水提物溶液)、蒸馏水、灌胃器、电子秤等。

(要求与说明: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量/摄食量×100%,脂肪系数=脂肪重量/体重×100%。各种试剂用量、实验时间及脂肪提取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其中分组对照处理用表格形式表示):      
(2)预测实验结果(三种浓度普洱茶水提物降脂效果均比药液X效果好,且降脂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完善以下坐标,用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

      

(3)讨论与分析:

普洱茶水提物降低食物利用率和脂肪系数的原因可能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押题专练:专题十四 实验与探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