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真题之空气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  )


A .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 研究蒸发快慢影响的因素 C .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放入药品 B . 收集气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验满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干燥剂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然绕

灭火

C

熟石灰显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 . A B . B C . C D . D
5、

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 . 都是氧化反应 C . 都生成了化合物 D . 都生成了气体
6、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NaCl C . Fe2O3 D . C2H5OH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有CO2、N2、O2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 所得溶液的pH       7(选填“<”、“=”或“>”).

2、

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1)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 .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 . 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2、

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2H2O22H2O+O2↑ ②2KClO32KCl+3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探究一】针对观点I,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①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②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填化学式)

(2)【探究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物质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上述对照实验的方案是: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3)【评价交流】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MnO2作催化剂,但KClO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3还需要催化剂,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槪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Ⅲ)。

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3、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       (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他们查阅资料得到:①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②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收集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纯度

排空气集气法

71%

排水集气法

87.5%

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如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现有0.8克硫与氧气充分反应,理论上需要分解高锰酸钾多少克?(2KMnO4K2MnO4+MnO2+O2↑)
(3)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毒,会污染大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 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6、

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中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

活性炭酸钙(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炭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现有一份由活性炭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炭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终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      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3)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3、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应设计4组。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

4、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五、综合题(共4小题)

1、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      有关(填化学性质)

2、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暧已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大气中部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科学家提出首先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 , 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      。(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物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4)假定一台空调使用时的平均功率为2千瓦,我们每天少使用空调1小时,据表计算,一个月(以30天计),可减少CO2排放      千克。

项目

使用量

CO2排放量(千克)

家庭用水(米3)

1

0.93

家庭用电(千瓦时)

1

0.96

家用天然气(米3)

1

2.77

3、进行氧气制取与性质检验的实验.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序号).

(2)实验中,用装有一定量水的集气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是多少呢?进一步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5只容积均为100毫升的集气瓶,分别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5只集气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以相同方法完成第二组实验,两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第一组

第二组

集气瓶编号

A

B

C

D

E

A

B

C

D

E

集气前装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毫升)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①第一组实验D瓶,集气结束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②经计算,第二组实验C瓶的氧气体积分数为48.65%,由此得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只能是48.65%”的结论,对此结论和过程进行评价:      

4、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近三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真题之空气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