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西藏的和平解放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 . 五星红旗为国旗 D .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改革开放
5、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开国大典
6、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半殖民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B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变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 C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D .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7、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 . 鸦片战争 B . 抗美援朝 C . 解放西藏 D . 大炼钢铁运动
8、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
A . 朱德 B . 彭德怀 C . 刘伯承 D . 林彪
9、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
A . 青藏公路 B . 克拉玛依油田 C . 南京长江大桥 D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0、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11、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最突出的意义是(    )
A .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 . 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2、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13、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改革开放时期 C . 洋务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下图是根据盐城市某县的水稻亩产量数据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 .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B . 该县使用了袁隆平的水稻技术 C . 该县风调雨顺水稻喜获大丰收 D . 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1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往往起着巨大的作用。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中,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雷锋
17、纪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进行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 . 西藏阿里 B . 大庆油田 C . 辽宁抚顺 D . 河南兰考
18、某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有关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先进事迹故事会,如果要拟定故事会的主题,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
A . 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 B . 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C . 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 D . 舍生忘死的人民公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始于(    )
A . 1936年 B . 1949年 C . 1971年 D . 1992年
20、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建交公报》中的这段话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是(    )
A . 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国家 B . 支持中国武力收复台湾 C . 台湾地位未定,不属于任何国家 D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会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决策、控制、协调和教育等功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图二: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会议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58年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图一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图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什么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写出会议召开的地点。
(3)图二的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哪一法律文件?该文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材料二中的“大会”指什么会议?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意义。
(5)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三的论断在哪一方面对材料一的论述作了修改?这种修改造成了严重后果,请你联系1958年~1976年的重要史实一例说明。
2、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 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四: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当时农业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另外两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国城中的哪次严重失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成这个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说出一点原因即可)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3、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新中国50年代到70年代的外交成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4月19日)

材料三: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档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湖流不可抗拒》(1971.10.28)

材料四:(见下图)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它是我国政府与哪国谈判时首次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非会议上的与会各国“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使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
(4)尼克松访华期间签署了哪一政治文件?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
(5)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正式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
(6)通过探究新中国的外交足迹,你认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非凡成就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