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

1、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胜利曙光 D . 重返联合国
3、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 .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7、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 .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 .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 .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9、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 . 朱德 B . 彭德怀 C . 林彪 D . 毛泽东
10、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 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 C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13、小超暑期随父母去湖北旅游,想去看看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便借助手机地图查找到了这座桥的位置。该桥修建于(    )
A . 民国时期 B . 一五计划期间 C . 文革时期 D . 改革开放新时期
14、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成立合作社 B . 赎买政策 C . 无偿没收 D . 政企分开
15、20世纪80年底,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 . 互助组 B . 农业合作社 C . 人民公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邓小平指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试验场所”。“他”指的是(    )
A . 经济特区 B . 特别行政区 C . 民族自治区 D . 自由贸易区
17、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18、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A . 正确 B . 错误
2、史实:1958年各地的宣传画

推论:大跃进时期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浮夸风盛行。

A . 正确 B . 错误
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多个工业基地,实现了工业化。
A . 正确 B . 错误
4、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A . 正确 B . 错误
5、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A . 正确 B . 错误
6、“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这可以印证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      ,党的好干部      等。
2、1966年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人名)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      、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
3、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      省,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四、材料解析题 (共3小题)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文件?在哪次会议上形成的?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请谈谈该规划完成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全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两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材料三: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