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2、《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
A . 黄河流域
B . 淮河流域
C . 珠江流域
D . 长江流域
3、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各项对下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 . 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 . 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 .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5、“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在诗中写的“天可汗”指的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6、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7、魏征的死被唐太宗比喻为失去了一面镜子,这表明唐太宗( )
A . 轻徭薄赋
B . 任用贤臣
C . 善于纳谏
D . 注重个人修养
8、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 . 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 . 严惩贪官污吏
D . 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9、如下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A . 农业
B . 手工业
C . 商业
D . 交通
10、唐朝长安城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其主要的商业区在( )
A . 宫城
B . 皇城
C . 东市和西市
D . 京城
11、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古代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 . 《徐霞客游记》
B . 《西游记》
C . 《大唐西域记》
D . 《史记》
12、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 )
A .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 开元盛世的出现
C . 唐末农民大起义
D . 唐朝诗歌的繁荣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披在小华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想发动政变吗?”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那一幕吗?( )
A . 大泽乡起义
B . 陈桥兵变
C . 黄巾起义
D . 黄巢起义
14、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文轻武
C . 和亲会盟
D . 闭关锁国
15、英语单调“china”原意就是瓷器的意思。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被奉为“瓷都”美誉的是( )
A . 邢州
B . 定州
C . 越州
D . 景德镇
16、下图是位于今天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一座雄伟的陵园,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它是哪一著名历史人物的陵墓?( )
A . 成吉思汗
B . 忽必烈
C . 文天祥
D . 金太祖
1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A . 维吾尔族
B . 回族
C . 苗族
D . 白族
18、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行省制度
C . 设立三司
D . 八股取士制度
19、“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
A . 《史记》
B . 《宋书》
C . 《二十四史》
D . 《资治通鉴》
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的应用?( )
A . 造纸术
B . 火药
C . 活字印刷术
D . 指南针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618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是为唐高宗。后退位,传位李世民。
A . 正确
B . 错误
2、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中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A . 正确
B . 错误
3、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灭亡了辽与北宋。
A . 正确
B . 错误
4、宋朝商业比较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 . 正确
B . 错误
5、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与火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称为“ ”。
2、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前,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史称“ ”。
3、宋真宗时,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 ”。
4、忽必烈完成全国统一前,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5、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交通与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该船从泉州港出发,在西沙群岛沉没,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1)写出材料一中C处的大运河中心地点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唐朝丝路文化交流频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呢?
(3)材料三中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体现了隋、唐、南宋三朝都对哪一领域的重视?
2、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国家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节度使的设置始于哪个朝代?材料中的哪一段文字体现了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节度使权力的不断增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中通判有哪些方面的职权?
(4)依据材料分析,宋初会不会出现问题二中的局面,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