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中考信息冲刺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以农耕为特征的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下列图片中,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 . 骨耜 B . 铁农具 C . 曲辕犁 D . 筒车
2、武则天,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并州文水”在今天的(    )
A . 河南省境内 B . 陕西省境内 C . 山西省境内 D . 河北省境内
3、李明同学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主题,归纳了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都严禁知识分子尊孔读经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 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C . 《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D . 《齐民要术》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5、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    )
A . 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 . 美军和八路军 C . 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 . 日军和新四军
6、揭示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封建帝制被推翻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中国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 A B . B C . C D . D
7、在1900年的北京街头,人们见面时不可能涉及的话题是(    )

①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

②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③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8、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下列法律文献中,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的有(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9、中国外交部一再严词警告“韩国配合美方加紧推进‘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称“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这一表态不禁让人想起68年前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在中国积极扶蒋反共 B .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C .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D . 中国帮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
10、法老们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力的终结,所以在死后让人用香料等药物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将尸体(木乃伊)和食物及其他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中。这些巨大的陵墓矗立于(    )
A . B . C . D .
11、从下表中可以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

航海家

派遣国家

航行线路

郑和

中国明朝

中国(刘家港)→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麦哲伦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①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

②都有政府的支持

③都经过印度洋

④都获取了巨大的贸易利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英国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立“这个体制”的法律性文献是(    )
A . 《独立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拿破仑法典》 D . 《人权宣言》
13、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下列不属于章西女王、玻利瓦尔、纳赛尔、尼赫鲁等人物共同点的是(    )
A . 都领导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都促进了亚非拉的团结与合作 C . 都英勇地抗击了英国殖民者 D . 都是杰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
14、某班历史课上围绕苏联(俄)经济建设开展了辩论活动,形成如下结论。据此判断,他们辩论的是(    )

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A . 斯大林模式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土地法令》
15、自世界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面世,到今天全球超过20亿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联结成网。在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内,国家之间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紧密。这充分说明了(    )
A . 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共同心声 B .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C . 高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D . 国家间的紧密合作消除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请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简述下面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影响。

图一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二诺曼底登陆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伟大尝试”和“开天辟地”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并概述社会主义运动在①处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

(3)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简述它与年代尺上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

(4)根据下面的史料描述,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并归纳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史料描述

历史事件

共同主题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摘自《图说天下》

      

      

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2、改革推动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材料三: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大国崛起·日本》

(1)材料一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并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当时存在的危机,并说明“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合则双赢,分则两伤,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定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相继诞生,国共两党关系遂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论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法德关系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了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和解的基础上,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开展,进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材料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经历的“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分别出现在哪几个历史时期?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尔塔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举出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并简述法德和解的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四,谈谈当今时代大力弘扬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4、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大国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形成下列活动方案,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活动一【解读图片——梳理历史脉络】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任选两幅图片加以解读,并指出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

①唐招提寺     ②签订《马关条约》    ③日本战败投降  ④田中角荣访华

(2)活动二【表解史实——探寻历史原因】

下面表格反映了中英关系的历史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时间

事件

原因

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60年10月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

      

1997年7月

中国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

      

2015年3月

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中国主导成立)的主要西方国家

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

(3)活动三【创设情境——分析历史现象】

根据下面漫画中的图文信息,判断序号④⑤处分别指哪个国家,并分析它们之间隐含的矛盾。这些矛盾说明了什么?

争吵与签约

(4)活动四【对比变化——说明历史趋势】

补充填写图一中序号⑥⑦处相对应的内容。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一美苏冷战示意图                      图二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西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中考信息冲刺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