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 通讯手段的进步 D . 消费观念的变化
2、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运动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3、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 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4、一位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画。其中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A . 会用火烧烤食物 B . 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C .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 饲养猪、狗等牲畜
5、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

A . 夏、商 B . 商、春秋 C . 春秋、西汉 D . 西汉、东汉
6、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源(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7、以下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B . 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 C . 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D . 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8、它传入欧洲,结束了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的历史。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它”指的是(    )
A . 火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造纸术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郡县制
10、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1、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    )

①瓦子里看杂耍

②用交子买东西

③使用瓷器饮茶

④因为读诗词入狱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12、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

A . 三国归晋 B . 黄袍加身 C . 成吉思汗 D . 李自成起义
13、近代以来,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4、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    )

A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B . 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 C .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15、某同学围绕以下历史人物制作了一张手抄报。这张手抄报的主题应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6、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其谜底应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18、对下面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共两党消除分歧,共同抗日 B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C . 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 D .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入(    )

A . 黄河 B . 大别山 C . 长江 D . 井冈山
20、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 . 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B . 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 . 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 . 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21、下列示意图中,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 B . C . D .
22、某校准备邀请某学者做讲座,下图文框中的内容来自该校同学制作的宣传海报。下列选项中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

A . 赏析《天方夜谭》 B .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 C . 释读楔形文字 D . 解读《汉谟拉比法典》
23、历史上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 . 大和统一日本 B . 幕府统治建立 C . 大化改新 D . 明治维新
24、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两部经典作品的书影,这两部作品反映出共同的时代思潮是(    )

A . 现实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科学精神 D . 人文主义
25、15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

①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③使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

④让地中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6、某校的“历史名人墙”上展出这样一位人物,这位人物是(    )

A . 恩格斯 B . 马克思 C . 伏尔泰 D . 欧文
27、2014年,一个欧洲小镇的战争纪念博物馆两侧墙壁上挂起巨幅画布,普林西普和斐迪南大公的画像各占据一侧墙壁,中间用英文写着“20世纪从这个街角开始”。100年前在这里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其事件是(    )
A . 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 B . 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德国闪击波兰
28、某同学布置“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主题展板,他可能会用到下列那些历史图片(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9、王老师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使用了下面两幅漫画,他分析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约”成立 D .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签订
30、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维和活动。这说明联合国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    )
A . 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 B .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 加强各国间文化与交流 D . 打击各国的反政府武装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根据地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

材料三: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纸张、纺织、造纸、印刷等物产,以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三宝太监西洋记》

材料四: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哪一人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2007年12月,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成功被打捞出来,经过考古研究发现,这是一艘八百多年前沉没在广东的宋代商船。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结合《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完成下列表格。

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猜想

从哪里出发

      

远洋贸易应具备哪些条件

      

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

      

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2、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管辖新疆地区。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设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C。

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1684年,设置D,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材料三:

材料四: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维护一中框架深化和平展——写在“九二共识”二十周年之际》,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D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4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的抗战史实。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是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施?
(4)材料四中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3、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体会政治变革的意义,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各国的革命或改革是在不断借鉴、传承、创新中得到发展的。世界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重大事件如下: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俄国废除农奴制;④美国独立战争;⑤美国内战;⑥明治维新;⑦维新变法。

材料二:


内容

作用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废除旧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使秦国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孝文帝改革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话,采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1)结合所学和材料一提示,把下面空白补充完整,填序号。

各国开始追求民主政治的时间先后不同,18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是      ;各国追求民主政治的道路有差异,19世纪60年代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有      

(2)从地域和扩展的趋势上看,民主政治确立于      ,扩展到美洲和亚洲。
(3)请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个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
(4)依据表格呈现内容,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表格内容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表格内容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表格内容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②孝文帝整顿吏制,惩治贪官污吏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公元前356年,秦始皇任用商鞅变法

(5)材料三表格中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小岗村变化的原因。
4、某校九(1)班出了一期以工业革命为主题的板报。并举办结合板报的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的活动
(1)【活动一:科技颁奖】

入选发明

发明之星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火车机车

      

汽车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几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活动二:时空定位】“电气时代”开始于(在下图中选择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时期。

(3)【活动三:实践感悟】“忆工业革命成果,感悟科技的力量”,根据下面两次工业革命的素材,回答问题。

请依据上面图1,图2的信息,任选一个发明家,结合所学说明其贡献并为其写一句颁奖词。

(4)请你结合图文资料(图3,图4和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历史影响。
5、同学们通过各种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身边的历史,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史料研习

①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后,警察总监吴炳湘带人赶到,学生们一哄而散,只有少数还没有来得及走的学生被警察抓回了户部街步军统领衙门。

②……午后5时,陆续到监狱来的有各校学生31人,市民1人,共32。【1】

③在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理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2】

④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

⑤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均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起人……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⑥因此,它虽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

资料来源:【1】许德著《回忆五四运动》(注:许德为亲自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

【2】《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属于一手史料,哪些属于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      (只写编号即可)

二手史料      (只写编号即可)

(2)在同学们阅读的史料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作者的评论?

对事件的陈述      (只写编号即可)

对作者的评论      (只写编号即可)

(3)任务二:整理线索。

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起的中国近现代时,就是西方侵略的冲击下,中国有识之士为应对冲击开展的抗争和探索的过程。在冲击之下,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均发生了变革,既“冲击——反应”模式。

举出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冲击——反应”的相应历史事件一例,并作简要的解释。(不得照抄本题示例)

(4)【任务三:专题展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雄模范专题展览,其主要任务是:

请参考示例,从以上英雄模范中任选一个,简要介绍其事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