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选段)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一则)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蜀之有二僧      

②子何而往      

③虽有至道      

④然后能自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4)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甲文通过记叙和议论的方式,用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 甲文是对话体的故事,贫和尚的一句“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他对物质要求很低,而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富和尚充满嘲讽的意味。 C . 甲文中“足矣”的“足”和乙文中“知不足”的“足”意思完全不一样。 D . 乙文开头从“嘉肴”谈起,而目的不在于此。从“嘉肴”说到“至道”,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2、阅读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甲)蝈蝈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6这东西就是会孤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谎花)喂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另有一种秋叫蛐子,较晚出,体小,通体碧绿,叫声清脆。秋叫蛐子养在牛角做的圆盒中,顶面有一块玻璃。我能自己做这种牛角盒子,要紧的是弄出一块大小合适的圆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盆里,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蛐子价钱比侉叫蛐子贵得多。养好了,可以越冬。

(选自《夏天的昆虫》)

(乙)为梦想,相会在北京(节选)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绿洲,沙漠,人仍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场地中出现一个巨大的“茶”字。中国的荼、瓷器、丝绸……经陆海丝绸之路传至西方。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千年过去,今天,中国人把古老的丝路,搬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一头连接着北京人民的热情友善,一头连着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1)“侉”字典释义为:①粗大,不细巧;②土气,野。请说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侉叫蛐子”“侉”的特点的。
(2)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的语言风格:文字华美活泼,笔调生动灵活,请按要求分析。

①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分析划线词的作用)

②那些和平友谊的使者,把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修辞角度分析)

(4)说说你对“丝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不也是“丝路”吗?”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①走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帛熨贴着大地,飘渺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症瘩旁边,土疙瘪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fe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没有一种生命比虫子更卑微和渺小,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只菜叶下面,它扪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1)“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请写出四点理由)
(2)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3)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和下面《夏天的昆虫》节选,可以看出两文写的都是夏天的虫子,但是目的不同,请作简单分析。

或问:你写这些昆虫什么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汪曾祺《夏天的昆虫》节选)

(4)下面四个选项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选出不年蹲的一项(    ) (4)
A . 题目中“拜访”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作者子当做人来写,表达他对虫子的喜爱和尊重之情。 B . 第③段中“生命单纯而又丰富”中的“丰富”指的是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筑巢、繁殖、远行。 C . “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一句通过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群蚁推动巨虫这一劳动的同情之心。 D . 第⑧小节中引用法布尔的话,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人活着就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懈怠,不悲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二、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求生经历,汤姆·索亚的冒险离奇经历,俛萍为生病的儿子在美国求医12年的坎坷经历,这些特殊的经历打动并影响着我们。我们14岁的人生,也有很多的经历,看似平淡的两点一线的学校和家庭生活,暑期充满探险或乐趣的旅途经历,面对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都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请以“特殊的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