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4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ū)食       曲(ɡōnɡ)    (zhěn)之 B . (wù)          (wù)乎          颠(pèi) C . (zānɡ)武仲   公(chuò)       (biàn)庄子 D . 貌思(ɡònɡ)  无(dí)            (chǎn)也
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如果)可求    (顺从,依从)吾所好       (在适当的时候)然后言 B . (接受)               所(厌恶)                            (完)食 C . (专主)           无(不要)义                    与之(并列) D . (尊崇)勇          不能(迁移)         (判断动词,和现代汉语的“是”同义)吾忧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厌其言,学而 B . 富与贵,是人所欲也,暴秦欲无厌 C . 以礼乐,小人过也必文 D . 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大风浪不能鸣也
4、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危授命: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 B . 任重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C . 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地赶到目的地,反而到达不了目的地 D . 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和现代汉语意义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 . 造次必于是 B . 颠沛必于是 C . 子路问成人 D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下列句子中的“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 低眉信手续续弹 D .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7、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 . 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 B . 夫子怃然曰 C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8、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 B . 夫子然后言  (按时) C . 岂其乎  (正确) D . 人不其言  (满足)
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之天下也 ②我如浮云 ③人不厌取 ④乐亦在中矣

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 以告者过也 B . 曲肱而枕之 C .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D . 公明贾对曰
11、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 B . 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C . 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 D . 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他立志多捐钱支持威斯康星大学,可是,威斯康星大学一年一万多毕业生,一个校友再有钱也难以改变根本呀,螳臂挡车不容易! B . 这部小说以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亲情、友情的宝贵和无奈,塑造了众多下里巴人的形象,情节曲折,细节生动,读来耐人寻味。 C . 徐德光等10位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品格高尚,精神可嘉,他们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 当之无愧。 D . 这八项规定甚至细微到“下基层调研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这样的小节,有很强的针对性,足可让各地依规而行,做到上行下效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路遥逝世已经20年了,然而他的《人生》历经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 B . 徐怀谦在杂文界的建树,更是赢得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称赞,认为其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论点、有文采,是优秀的杂文家。 C . 荷塘里,数万株荷花面向朝阳,吐红摇翠,清香远溢,招引白鹭、鸳鸯等频频光顾,蔚为壮观,成为许多美术爱好者写生的基地。 D .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体现效能,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你在百姓心秤上的分量。
14、把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码。                                                              。人类学家会说,把一种语言过去所代表的意义保存下来绝不是为了怀旧,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断送一个物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①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

②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就不再仅仅居住在“同一个生物环境中”

③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选择、视角、机会和路径

④而是生活在“不同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世界中”

⑤就会多一种冲破条条框框和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多一份开阔的心胸和对灵魂的关怀

⑥那么,语言多样化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

A . ①⑥②④③⑤ B . ①③⑤⑥②④ C . ②⑤①③⑥④ D . ②④①⑥③⑤

二、填空题 (共5小题)

1、找出通假字

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造次于是

造次    古义      ,今义      

于是    古义      ,今义      

②子路问成人

成人  古义      ,今义      

3、“君子义以为上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的句式是      

4、“异乎三子者之撰”的句式是      

5、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①如不可求,吾所好       ②蔬食饮水      

三、翻译 (共1小题)

1、翻译下列各题:

(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问答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该怎样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你怎样理解本文所选的两段文字的主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怎么理解“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这句话?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5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