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氧化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SiO2超分子纳米管

石墨烯发热服

A.用作涂料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有电热转化性能

A . A    B . B    C . C    D . D
2、已知34Se、35Br位于同一周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还原性:Cl>Br    B . 酸性:H2SeO4>HBrO4>HClO4 C . 原子半径:Cl>Br>Se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Se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 B . 苯酚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则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 C .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D . CH3CH2OH与CH3CO18OH发生酯化反应所得混合液中,18O原子只存在于水分子中
4、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机理为:

H2O2 + I = H2O + IO

H2O2 + IO= H2O + O2 + I    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反应的速率与I浓度有关 C . ν(H2O2) =ν(H2O) =ν(O2)    D .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5、下列实验中,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

所得沉淀为BaSO3 , 后转化为BaSO4

B.

将浓硫酸滴入含少量水的蔗糖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及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C.

用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

前者反应更剧烈

羟基的活动性:水>乙醇

D.

向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1mL0.1mol/L MgCl2溶液,再向混合液中滴加0.1mol/L CuCl2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Cu(OH)2比Mg(OH)2更难溶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面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 . 阳极产生的气体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C . 若阳极最终收集到气体4.48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D . 完全电解后充分混合U型管中物质,所得溶液会含有NaClO
7、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

溶液呈深棕黄色

将上述溶液均分后分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


向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 , 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

取试管2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3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溶液微弱变红

A . FeCl3与K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 B . 试管1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C . 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D . 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二、推断题(共1小题)

1、抗高血压药物洛沙坦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有机物,H是合成洛沙坦的一种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II. 酯和醇可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1)有机物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C D 的反应类型是      
(3)A是饱和一元醇,A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1 mol E水解生成2 mol CH3OH,E的结构简式是      
(5)E跟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通过多步反应,将E分子中引入-NH2可得到F,F分子存在较好的对称关系,F的结构简式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b.1 mol H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 Ag


c.已知烯醇式结构 不稳定,而G却可以稳定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8)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与F具有相同种类和个数的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4∶1∶2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1)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将CO2转化为炭黑进行回收利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整个过程中FeO的作用是      

②写出CO2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方程式      

(2)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  ΔH<0。按n(N2)∶n(H2) = 1∶3向反应容器中投料,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质量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


b.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H2的转化率


c.图中Q、M、N点的平衡常数:K(N) >K(Q)=K(M)

②M点对应H2的转化率是      

③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分别表示N2、H2和NH3。e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b和c的含义分别是            

(3)有机反应中也常用到催化剂。某反应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同时也是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的吸收剂。

Ⅰ.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i.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

ii.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ii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等于或高于38℃时析出NaClO2晶体,高于60℃时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试剂A应选择      。(填字母)

a.SO2

b.浓硝酸           

c.KMnO4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反应②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      
(4)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反应①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


b.反应①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


c.反应②中NaOH溶液应过量


d.冷却结晶时温度选择38℃,过滤后进行温水洗涤,然后在低于60℃下进行干燥,得到粗产品NaClO2

(5)Ⅱ.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42

SO32

NO3

NO2

Cl

c /(mol/L)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脱硝反应速率。除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外,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答出两条即可)

3、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2CO3溶液

(pH=11.9)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                 +         +  H2O =        Fe(OH)3 +        HCO3

(2)实验II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了探究实验III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IV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IV

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      ,再加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 , 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III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分别将实验I、II、III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① 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      

② 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III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I和实验II。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丰台区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