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1课 圣雄甘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 . 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 . 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 . 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 . 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2、下图反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涉及的范围有(  )

①政治 ②教育 ③经济 ④宗教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即宣布停止运动,本质上反映出(  )


A . 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B . 对人民力量的保护 C . 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 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4、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领导印度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甘地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学说。下列对“坚持真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弱者的武器 ②是强者的武器 ③强调可以使用暴力手段 ④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6、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两次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推向高潮,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

A . “手摇纺车”运动 B . 阿姆利则惨案 C . 食盐进军 D . “文明不服从”运动
7、对1920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  )。

A . 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 . 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C .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 . 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8、1919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的导火线是(  )。

A . 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B .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C . 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 . 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9、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取得印度的独立 B . 提高民族自尊心 C . 扩大国大党势力 D .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10、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 . 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 . 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 . 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 . 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11、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停止充分体现了(  )。

A . 时代的要求 B .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12、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 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

A . 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 . 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 . 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 . 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3、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 . 抵制英货 B . 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C . 进行抗税斗争 D . 自制食盐
14、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全部内涵最确切的理解应该是(  )
A . 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 . 以和平的手段抗议压迫 C . 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 D .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使印度获得独立
15、1922年,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 B . 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自相矛盾 C . 国民大会党孤军奋战 D . 国大党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6、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是因为(  )

A . 他是国民大会党领袖 B . 他为印度独立而牺牲 C . 他品德高尚,为实现印度的独立、自由奉献了一生 D . 他与英国保持了良好关系
17、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限性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8、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  )。

A . 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 . 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 . 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 D . 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19、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 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 . 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C . 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 . 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1)材料一体现了甘地向英国殖民者抗争的方式是什么?体现了他奉行的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一说明甘地是在调节哪两个教派的矛盾冲突?其宗教主张如何?

(3)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说:“我最关心的乃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我知道,只要我们重视手段,则目的肯定能达到。”

材料二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办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意印度卑躬屈节、含垢忍辱地受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所说的“目的”和“手段”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3)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 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4、20世纪前20年的亚洲,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分别影响了亚洲两个大国的历史。一位是中国的孙中山,另一位是印度的甘地。











(1)孙中山和甘地都有要实现民族独立的思想,但是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请结合相关背景,指出各自的道路,并说明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除了关心民族独立,孙中山与甘地还关心民生问题,请说明三民主义和甘地主义对各自国家民生问题的主要看法,并概括说明其实践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3)结合你对这两位伟人的认识,说明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具有的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5、历史铭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见右图):一位瘦小纤弱的老者,身披印度卡迪土布,赤脚拖鞋,缓缓走向海边,弯身蹲下,然后抓起一小把海盐。这个“食盐进军”运动中的经典镜头曾令无数世人为之震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个月里,甘地绞尽脑汁。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权上……许多人包括甘地的战友们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目标太有限了,难以发动广大的民众……但甘地坚持他的主意。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着78名学员向海滨小镇丹地进军……4月6日抵达丹地时,这支队伍已经是上千人之众了。

——《甘地传》

材料二 甘地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形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其(指甘地)所倡主义,英人谓为破坏,但于今日竞争之世界,苟或万众一心,即不合作,而又无所抵抗,自能战胜武力也。学者尝认为其为极大贡献焉。

——《印度通史大纲》

(1)据材料一、二指出甘地领导“食盐进军”运动的目的。
(2)据材料一、二,指出促成“食盐进军”运动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甘地主义”的实践,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1课 圣雄甘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