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高考模拟卷(二) (全国Ⅰ卷适用)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以下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果胶酶是催化果胶分解,从而提高水果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的一种酶 B . 一个受精卵中DNA必然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 紫色洋葱鳞叶内表皮可滴加醋酸洋红,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 . 细胞内通过细胞纤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特殊的主动转运利用H+势能,其方式如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吸收H+ B . 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形变需要消耗ATP C . 若提高外界溶液的pH值,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 . 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 .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 C .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 D . 基因重组导致三倍体西瓜出现无籽性状
4、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用甲基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②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需要将等量的淀粉酶分别加入2mL的淀粉和蔗糖溶液中,然后用碘液检测

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需要显微镜

④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橙黄色带在滤纸条最上边,判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⑤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而酒精可使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细胞都保持活性状态

⑦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⑧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 . ③④⑥⑦ B . ①②⑤⑧ C . ②③④⑥ D . ①②⑦⑧
5、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 . 图1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 . 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 . 图3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可发生于图2的E组细胞中
6、图1是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根据图1可知,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 B . 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C . 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 . 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甲中I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

非同源区段,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      (填序号)区段,R和r基因位于圈甲中的      (填序号)区段.
(2)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      

②设计实验:让该果蝇与      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      

2、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A细胞能分泌      激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      
(2)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       , 其中①结构称为       , ②结构位于      
(3)从调节类型看,刺激X→胰岛A细胞,属于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4)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       , 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3、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为预防乙肝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请问答下列问题:

(1)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进行扩增。把基因转入农杆菌内时常用      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2)使用农杆菌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移至草莓细胞中的      上。目的基因进入草莓细胞内并在草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这个过程称为      

(3)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需要用      酶和      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要有      ,以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      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

4、某同学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如表处理:

组别

处理

A组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3米处暴露15分钟

B组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6米处暴露15分钟

C组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9米处暴露15分钟

D组

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1.2米处暴露15分钟

E组

不打开培养皿盖

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若E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了      
(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      
(3)实验过程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下列温控措施的目的: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有      

②“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      

(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      处理.
5、回答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等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人体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作用来增加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出汗是高温条件下重要的散热方式.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减少,其原因是      ;此时散热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热.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躯干部及四肢的骨骼肌剧烈颤抖等症状.面色苍白的原因是      ;骨骼肌颤抖的意义是      ,此反射直接受位于      中的神经中枢控制.
(3)人体被病原体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使人体发热的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人体发热.研究发现,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短时间低烧医生不建议立即降温,因为发热能使人体的      调节能力增强;但高烧时要及时降温,因为体温过高可引起      反应受阻,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6、某同学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设置如下图实验装置。装置中的CO2缓冲液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4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回答下列问题:

(1)2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8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若将该装置置于黑暗处且将X小烧杯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蒸馏水,其他条件不变,2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8mL才能使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那么该植物呼吸方式为       
(3)如果在(1)小题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需维持在0.8mL读数处,才能使水滴在X位置。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 1.O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若在(1)小题实验中该学生20分钟后观察到毛细管内的水滴仍在X位置,那么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生物高考模拟卷(二) (全国Ⅰ卷适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