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二)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作物 | 马铃薯 | 茶树 | 水稻 | 莲 |
pH | 4.8~5.5 | 5.0~5.5 | 6.0~7.0 | 8.0~9.0 |
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实验操作 |
A | CaO(CaCO3) | 水 | 溶解、过滤 |
B | H2(CO) | 灼热CuO | 洗气 |
C | NaCl(Na2SO4) | 过量BaCl2溶液 | 过滤 |
D | NaCl(Na2CO3) | 足量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A.安全常识 | B.化学与农业 |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 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
C.辨别真假 | D.性质与用途 |
①辨别蛋白质和淀粉﹣加碘水 ②辨别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 ①氩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
选项 | 归类 | 内容 |
A | 清洁能源 | 风能、氢能、太阳能 |
B | 常见合金 | 黄铜、硬铝、不锈钢 |
C | 营养物质 | 淀粉、油脂、维生素 |
D | 复合肥料 | KNO3、NH4H2PO4、NH4NO3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14年12月28日,青烟威荣高铁正式通车.
(1)如图1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撞击力.这种玻璃属于 材料.
(2)高铁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
①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 (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CO气体模拟炼铁的原理,如图2所示.
Ⅰ.为了避免装置A中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
Ⅱ.装置A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Ⅲ.装置B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有 作用.
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物质 | A | B | C | D | |
分子示意图 |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A中氮、氢原子数之比为 ,氮、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
(3)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Cu B.Mg C.Al D.Ag.

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X=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4)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5)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写出图中仪器⑧的名称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 再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还可以制取和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滤液B;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BaCl2、FeCl3、Na2CO3、Na2SO4 , 可能含有NaCl |
B.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BaCl2、Na2CO3、Na2SO4 , 可能含有NaCl、KNO3 |
C.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BaCl2、CuSO4、 NaCl,一定不含有FeCl3、Na2CO3、KNO3 |
D.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NaCl,一定不含有FeCl3、CuSO4 |
稀盐酸的总质量(g)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 60.00 | 70.00 |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 14.66 | 24.22 | m | 43.34 | 52.90 | 62.90 | 72.90 |


小明为判断家中的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取100mL米醋(见标签)于锥形瓶中,然后再向锥形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记录,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提示: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 25 | 50 | 100 | 155 | 175 |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 123.9 | 147.8 | 195.6 | 248.4 | m |
【趣味实验】
实验1:和面.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水,制得的面团编为1号;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水,再加入2g膨松剂M,制得的面团编为2号.
实验2:发面.将和好的2个面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取出面团,发现1号面团无明显胀大,2号面团明显胀大且手感比较松软.
【提出问题】膨松剂M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假设1:M是NH4HCO3;
假设2:M是NaHCO3;
假设3:M是NH4HCO3和NaHCO3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少量M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 | 无刺激性气味 试管内壁有水珠 试管内有固体剩余 | 假设 成立 假设 不成立 |
【实验探究2】
实验②:将实验①所得固体继续加热,无明显现象.冷却,向试管中加水,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向其中1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向另1份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
【得出结论】
实验①试管中剩余固体是 (填化学式)
①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受热稳定性:Na2CO3 (填“>”“=”或“<”)NaHCO3 .
某品牌复配膨松剂N的配料为:磷酸二氢钙、碳酸氢钠和玉米淀粉,N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Ca(H2PO4)2+2NaHCO3═CaHPO4↓+Na2HPO4+2CO2↑+2H2O;利用N和面和发面(加热)时,面团都会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常温下的溶解度:Na2HPO4>CaHPO4
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能产生气体
c.根据上述反应,产生0.22gCO2至少需要NaHCO3的质量为0.4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