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1、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关于a、b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a、b两地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 . a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C . a、b两地降水多,热量不足 D . b地主要经济作物为黄麻
(2)关于甲国,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茶叶需要大量进口 B . 高科技工业中心位于该国东北地区 C . 耕地面积亚洲最大 D . 北部陆疆与我国云南省相邻
(3)关于b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A . 发源于我国境内 B . 河口有三角洲,土壤肥沃 C . 每年1-2月份径流量较小 D . 航运价值非常高
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B . 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C . 北美高压势力强盛 D . 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
(2)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B . 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C . 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 D . 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
3、意大利波河全长652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31.8亿立方米。下图为波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河段中,最可能是地上河的是(    ) (1)
A . 甲河段 B . 乙河段 C . 丙河段 D . 丁河段
(2)波河干流地上河的形成时期是(    ) (2)
A . 人类历史以前 B . 采集、狩猎文明时期 C . 农业文明时期 D . 工业文明时期
(3)波河下游平原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3)
A .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B . 夏季高温,降水过多 C . 河道纵横,交通不便 D . 土壤贫瘠,农业落后
4、下图是“奥地利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河流沿岸形成城市群 B . 以中、小城市为主 C . 城市①的服务范围最大 D . 多数城市占地面积大
(2)该国中部的地形最可能是(    ) (2)
A . 高原 B . 盆地 C . 山地 D . 平原
5、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下列各题。

(1)该种农作物是(    ) (1)
A . 茶叶 B . 橡胶 C . 咖啡 D . 可可
(2)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 (2)
A . 需水肥、热量很大 B . 耐盐碱、干旱环境 C . 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 . 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6、读兰(州)厦(门)铁路构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A,B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1)
A . 纬度位置 B . 地形 C . 海陆位置 D . 夏季风
(2)兰厦铁路沿线(    ) (2)
A . 重庆—兰州段铁路长度约为500千米 B . 跨地势三级阶梯 C . 图中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自西向东逐渐变小 D . 大部分处于季风区
7、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其中以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最为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1)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当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出现壮观的“推冰”奇观时,湖区的风向主要是(    ) (2)
A . 西南风 B . 东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北风
(3)博斯腾湖成为内陆淡水湖的原因(    )
(3)
A .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 . 纬度高,蒸发量小 C . 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D .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8、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   ②坡度逐渐趋缓   ③向东南方向扩展   ④增速先慢后快

(1)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2)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2)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3)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3)
A . 三角洲面积不变 B .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 . 河口盐碱化加剧 D . 生物多样性增加
9、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1)
A . 自东南向西北 B . 自西北向东南 C . 自西南向东北 D . 自东北向西南
(2)关于甲乙丙丁戊描述正确的是(    ) (2)
A . 丙丁、丁戊之间图上距离大致相同,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也大致相同 B .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丁戊河段 C . 航运价值最大的是乙丙河段 D .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不会超过1500米
10、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
A . 距海距离 B . 局地水域 C . 地形条件 D . 植被分布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2)
A . 冻害 B . 虫害 C . 滑坡 D . 洪水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3)
A . 含沙量高 B . 流程较短 C . 春、夏汛明显 D . 冰川补给为主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

材料二:延安燕儿沟流域土壤侵蚀与降雨量动态图

侵蚀模数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4以后侵蚀模数变化的人为原因。
(3)分析该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指出图示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图中A地出产的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 日霜冻期以后上市。分析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4)此区域有许多湖泊都在萎缩,有人说:湖泊的萎缩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请给予合理解释。
3、左图为非洲某区域图,右图为纳马夸兰南部地区的气候资料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纳马夸兰沙漠有着5000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

材料二:2016年9月12日纳米比亚与美国签订的牛肉出口协议正式生效,纳米比亚可以向美国市场出口牛肉产品。

(1)简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2)从生物进化和人类活动角度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
(3)简述纳米比亚出口牛肉产品的社会经济条件。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盐差能”是指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的能量,当海水盐度为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m水头差的能量密度。2014年11月底荷兰(图6)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建成发电。

材料二:图7所示“水压塔渗压系统”为“盐差能”开发试验方案。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该电厂每平方米半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瓦,而盐差能发电要实现经济盈利,半透膜的发电功率应达到每平方米23瓦,半透膜安装总面积应达到数百万平方米。

(1)描述荷兰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说明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
(3)分析荷兰尝试开发“盐差能”的原因。
(4)在实际操作中,“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低于理论值,试分析其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