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 . 2.58cm
B . 2.57cm
C . 2.576cm
D . 2.577cm
2、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正常
D . 无法比较
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4、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 . 60s
B . 50s
C . 40s
D . 20s
5、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
A .
B .
C .
D .




6、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 m/s
B . 1.25 m/s
C . 2 m/s
D . 2.5 m/s
7、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20m/s的是( )
A .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10、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 .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 .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 .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11、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 . 地面
B . 甲机
C . 乙机
D . 丙机
1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0s内通过10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10s的速度是( )
A . 25 m/s
B . 2.5 m/s
C . 10 m/s
D . 无法判断
13、当喇叭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声速不同
14、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米/秒,这句话的意义是( )
A . 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米
B . 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秒
C . 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
D . 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米
15、通过“声现象”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 “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16、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比 2:1 ,所用时间比为 1:2 ,则两者速度比为( )
A . 4:1
B . 1:1
C . 1:2
D . 2:1
17、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 . 32km/h
B . 345km/h
C . 56km/h
D . 90km/h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2、小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18.2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0 .
3、单位换算:(要求写出过程)
(1)54 km/h= 54× = m/s
(2)5 m/s= 5× = km/h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能顺手抓住一颗窗外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此时子弹相对于飞机处于 状态.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6、一架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 m/s,合 km/h,它飞行30s通过的路程是 m.
7、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 、 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8、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9、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信息三: .
10、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秒。
11、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 .
② .
③ .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小明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s、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明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
(2)小明在第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
(3)小明在第 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的建议是 .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3)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
(4)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AB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BC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AC上的平均速度为v3 .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7)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 选填“大”或“小”).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⑴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 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⑵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⑶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1=v2 , 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 。为什么?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