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6第一单元实验1-1 蓝瓶子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 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C .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D .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确定它们中维生素C浓度的大小。要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

A . 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 B . 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 C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D . 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不需要相等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 , 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合理顺序是   (  )

①加足量氯水 ②加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加足量硫氰化钾溶液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① D . ①②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亚甲基蓝是一种蓝色染料 B . 亚甲基白是一种白色染料 C . 亚甲基蓝具有可燃性 D . 亚甲基白具有可燃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微热可以促使亚甲基蓝变为亚甲基白 B . 微热可以促使亚甲基白变为亚甲基蓝 C . 碱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 D . 酸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7、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

葡萄糖

0.1%亚甲基蓝

NaOH溶液

温度

A

50 mL

1.5 g

8滴

2 mL

40 ℃

B

50 mL

1.5 g

10滴

2 mL

40 ℃

C

50 mL

1.5 g

8滴

2 mL

25 ℃

D

50 mL

1.5 g

10滴

2 mL

25 ℃

A . A B . B C . C D . D
8、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 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 . 催化剂 C . 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 . 反应物的浓度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稳定存在 B . 亚甲基蓝变为亚甲基白后,通常不能再复原为亚甲基蓝 C . 亚甲基白变为亚甲基蓝后,通常不能再复原为亚甲基白 D . 亚甲基白不稳定,能缓慢释放出氧气
10、演示铁在纯氧中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铁丝利用率 B . 提高反应温度 C . 增大反应的接触面 D . 使瓶底氧气充分利用
11、已知,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Na2S2O3+2HCl===2NaCl+S↓+SO2↑+H2O

下列溶液混合后,最早出现浑浊的可能是(  )

Na2S2O3溶液

HCl溶液

温度/℃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浓度/ mol·L1

A

10

0.05

5

0.1

10

B

10

0.05

10

0.05

10

C

20

0.1

10

0.05

20

D

20

0.1

5

0.1

20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向葡萄糖稀溶液中滴入几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现象是      ;加入几毫升30%NaOH溶液,振荡,现象是      ;加热所得溶液,现象是      ;向上述溶液中用玻璃管吹气,现象是      ;静置,现象是      

2、“蓝瓶子”实验中的亚甲基蓝溶液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试回答:

①实验中振荡的周期与      

等因素有关。

②实验中需要记录的“量”主要是      

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下介绍的“蓝瓶子”实验就是一例。                                

                   

在250 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氢氧化钠、100mL蒸馏水、2g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可反复多次。为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人做了以下实验。

①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②在原烧瓶中经A处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了。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③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从A处改通纯净的N2、CO2 , 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把制得的氧气从A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变为蓝色,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总结“蓝瓶子”实验的变色原理:       。

4、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

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      。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      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      有关。

5、

亚甲基蓝(Methylene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如下: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上图所示,在250mL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NaOH、100mLH2O,3 gC6H12O6(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关闭活塞a、b,塞紧瓶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a、b,再塞紧瓶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

(1)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装在A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溶液变为无色。若振荡A试管,溶液能否再变为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2)若塞紧锥形瓶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氧气后,溶液能否由五色变为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3)该实验中,影响溶液颜色互变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4)从上述变化的总结果看,葡萄糖的作用是      ,亚甲基蓝的作用是      

(5)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代替,因为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由此可推测维生素C具有      性。

(6)该实验中③④的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6第一单元实验1-1 蓝瓶子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