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6第一单元实验1-1 蓝瓶子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①加足量氯水 ②加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加足量硫氰化钾溶液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水 | 葡萄糖 | 0.1%亚甲基蓝 | NaOH溶液 | 温度 | |
A | 50 mL | 1.5 g | 8滴 | 2 mL | 40 ℃ |
B | 50 mL | 1.5 g | 10滴 | 2 mL | 40 ℃ |
C | 50 mL | 1.5 g | 8滴 | 2 mL | 25 ℃ |
D | 50 mL | 1.5 g | 10滴 | 2 mL | 25 ℃ |
Na2S2O3+2HCl===2NaCl+S↓+SO2↑+H2O
下列溶液混合后,最早出现浑浊的可能是( )
Na2S2O3溶液 | HCl溶液 | 温度/℃ | |||
体积/ mL | 浓度/ mol·L-1 | 体积/ mL | 浓度/ mol·L-1 | ||
A | 10 | 0.05 | 5 | 0.1 | 10 |
B | 10 | 0.05 | 10 | 0.05 | 10 |
C | 20 | 0.1 | 10 | 0.05 | 20 |
D | 20 | 0.1 | 5 | 0.1 | 20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①实验中振荡的周期与
等因素有关。
②实验中需要记录的“量”主要是 ,
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在250 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氢氧化钠、100mL蒸馏水、2g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可反复多次。为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人做了以下实验。
①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②在原烧瓶中经A处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了。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③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从A处改通纯净的N2、CO2 , 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把制得的氧气从A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变为蓝色,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总结“蓝瓶子”实验的变色原理: 。
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 。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 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 有关。
亚甲基蓝(Methylene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如下: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上图所示,在250mL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NaOH、100mLH2O,3 gC6H12O6(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关闭活塞a、b,塞紧瓶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a、b,再塞紧瓶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