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张家口、石家庄长安区、桥西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疾病是(   )
A . 贫血    B . 夜盲症    C . 骨质疏松    D . 甲状腺肿大
2、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
A . 青少年以“洋快餐”为主要食物    B . 大量出汗后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C . 一日三餐只吃蔬菜和水果    D . 将霉变的馒头加热处理后食用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加入固体粉末     B . 加热液体     C . 蒸发溶液    D . 倾倒液体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pH=4的工业废水呈酸性 B .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进行硬水软化    D . 70%的医用酒精中溶质是水
5、下图所示是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该粒子的原子核外第一层有8个电子 C .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 该粒子为阴离子
6、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2Fe+3O2=Fe2O3

化合反应

B

KMnO4 K2MnO4.+MnO4+O2

分解反应

C

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

D

2KNO3+Ba(OH)2=Ba(NO3)2+2KOH

复分解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7、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M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N并充分搅拌。下图中横坐标x表示固体N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象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B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

溶液的质量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溶液的质量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小苏打用作发酵粉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 氮气用作保护气
9、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碘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 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
10、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 . 外出就餐自带餐具    B . 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D . 不使用电器时只用遥控器关闭
11、下图所示,向盛有固体y的集气瓶中滴加液体x,会导致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的药品组合是(   )

A . x:水,y:硝酸铵    B . x:稀硫酸,y:氯化钠 C . x:双氧水,y:二氧化锰    D . x:稀盐酸,y:氢氧化钠
12、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B . 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C . 保险丝烧断后,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 . 油罐车尾部托在地上的铁链可以去掉
13、下图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 实验①: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 . 实验②: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 . 实验③: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 . 实验④: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14、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方法的是(   )

A . 实验①:比较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 . 实验②:探究燃烧的条件 C . 实验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D . 实验④: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1)
A . 煮沸    B . 吸附    C . 蒸馏    D . 消毒
(2)煤、石油、天然气目前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它们都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防止铁质菜刀生锈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4)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氧化铕的化学式为Eu2O3 , 则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请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金属片a、b分别是纯铜片和黄铜片的一种,相互刻画后,只有a上留下划痕,则金属片b是      (选填“纯铜片”或“黄铜片”)。
(2)乙实验中仪器c的名称是      ,在通入一氧化碳前应先进行      操作,以确保实验安全。
(3)丙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甲所示(短线表示反应关系,箭头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C、D均为氧化物且C、D组成元素相同;E的水溶液为蓝色;A、B、F的相关信息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      
(2)图甲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请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4)请写出能实现转化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小红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如图所示),她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装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结合膨化食品的实际生产、销售过程,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1)防止运输过程中膨化食品被压碎;(2)       

小组同学的这一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还告诉他们,包装袋内填充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气体。

探究二: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氧化镁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一种难溶性碱。

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实验】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      ,此现象只能说明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      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反应后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      ,振荡观察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得到红色溶液

猜想2成立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现取12g纯碱样品,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纯碱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邯郸、张家口、石家庄长安区、桥西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