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向阳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2、建立西夏国的党项族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一支。(    )

A . 匈奴族 B . 回纥族 C . 契丹族 D . 羌族
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南北朝
4、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5、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6、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巾起义
7、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 B . C . D .
8、2016年3月19日CCTV—9首播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余杭 D . 涿郡
9、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
A . 权臣当道 B . 隋炀帝的暴政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隋末农民起义
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 北宋与辽的争战 B . 北宋与金的争战 C . 南宋与辽的争战 D . 南宋与金的争战
11、在汉晋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A . 东晋 B . 西晋 C . 陈朝 D . 隋朝
12、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1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A .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 . 元朝推行行省制 D . 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14、《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 重用有才能的人
15、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B . 政治比较稳定 C . 经济繁荣发展 D . 国力强盛
1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直接颂扬的是唐朝的(    )
A . 经济繁荣 B . 政治清明 C . 对外开放 D . 民族政策开明
17、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 . 安禄山 B . 史思明 C . 黄巢 D . 姚崇
19、“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20、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帮他解释一下吧(    )
A . 政府征收的钱物 B . 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财、物 C . 少数民族向政府交纳的钱、财、物 D . 北宋政府向辽、西夏送的钱、财、物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
(1)【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开放交流】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

(4)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    ) (4)
A . 政权分立 B . 繁荣开放 C . 统一浪潮 D . 社会危机
(5)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      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2)【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3)【探究三:文化篇】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4)【探究四:启示篇】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内蒙古宁城县向阳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