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3、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 . 减收工商税 C . 大量进口工业品 D . 茶叶、棉花等滞销
4、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

A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们可以杀戮,但不可低头”后人将之归结为五四精神。那么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    )

A . 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B . 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C . 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D . 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6、“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是(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这是溥仪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 . 鲁迅的《狂人日记》 D .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8、清政府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始于(    )
A . 三元里抗英斗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9、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 .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1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 洪仁玕《资政新篇》 D . 反对封建统治
11、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    )
A . 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B . 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 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D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C

颁布《定国是诏》

标志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判断题(共3小题)

1、近代西方列强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
A . 正确 B . 错误
2、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维护清朝统治。
A . 正确 B . 错误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二: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三: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1)材料一,二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2)材料三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2、“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魂”。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冲击,近代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材料反映了哪一运动的什么主张?
(2)20世纪初,在中国还有什么事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们寻找的济世良方有共同之处,请说出一个共同点。
3、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