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行对外开放
2、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 稳定物价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三大改造
3、“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 .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4、祖国大陆实现解放和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5、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游行“正能量”、“微信”、“3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经济特区”②“大包干”③“公私合营”④“下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 遵义会议 B . 新中国成立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8、

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A . 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9、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主产合作社的兴起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D .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1、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2、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 . 珠海 B . 厦门 C . 汕头 D . 深圳
13、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4、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 .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1953—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6、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7、下列法律文献中明确规定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是(    )
A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

①实行“一五”计划

②实行“三大改造”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以下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2、阅读下列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中的“领导者”指谁?
(2)材料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什么?
(3)“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分别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5)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上吸取什么教训?
3、阅读下列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12年12月)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哪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2)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请写出你这样评价邓小平的主要依据?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