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岳家军”抗击的敌人是(   )

A . B . 契丹 C . 西夏 D .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灭亡西夏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3、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 . 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 . 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 . 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 . 唐朝末年 B . 北宋中期 C . 五代时期 D . 南宋时期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6、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 辽和西夏 B . 北宋和辽 C . 北宋和西夏 D . 北宋和吐蕃
7、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8、下列不属于结束分裂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宋朝 D . 元朝
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 河北曲阳 B . 福建泉州 C . 江西景德镇 D . 河南开封
10、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黄庭坚 D . 关汉卿
11、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    )

A . 李渊 B . 杨坚 C . 武则天 D . 赵匡胤
1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 .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 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 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13、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维吾尔族 B . 回族 C . 苗族 D . 白族
1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

A . 对敌人的仇恨 B . 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C . 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D . 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15、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 民族政权并立 B . 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 . 繁荣与开放 D . 中外交往与冲突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哪位南宋抗元将领的崇高气节(    )

A . 文天祥 B . 岳飞 C . 寇准 D . 李纲
17、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18、早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但直到哪一时期,水稻产量才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19、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 . 北宋 B . 西晋 C . D . 唐朝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 . 大夫的提倡 B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 农民的需要 D . 达官贵人的需要
2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隋文帝 D . 唐玄宗
2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3、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其中“一路”是指“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24、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是(    )
A . 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 . 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 . 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2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马可·波罗
26、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 . 中国在唐朝开始对外交流 B .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C . 唐朝是古代最鼎盛的王朝 D . 唐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27、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 . 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D . 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28、他是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曾经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这位“首领”是(    )
A . 完颜阿骨打 B . 赵匡胤 C . 元昊 D . 耶律阿保机
29、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选项不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
A .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 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30、观察下面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对图中政权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耶律阿保机建立金 B . 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的元昊 C . 南京当时在南宋的统治范围内 D . 金与南宋的分界线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31、下列节日哪一项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 . 春节 B . 元宵节 C . 中秋节 D . 劳动节
32、下列我国古代语句中,反映南方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是(    )
A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 苏湖熟,天下足 D .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33、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局面的首领是(    )
A . 铁木真 B . 努尔哈赤 C . 忽必烈 D . 皇太极
34、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任知州

③设节度使

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35、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天工开物》 D . 《本草纲目》
36、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 . 流求 B . 夷洲 C . 琉球 D . 大都
37、王明特别喜欢历史,他想通过唐诗来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这段历史,请你给他推荐一个最佳人选(    )
A . 杜甫 B . 李白 C . 杜牧 D . 李商隐
38、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与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 重用人才,重视农业 B . 善于纳谏,重用人才 C . 提倡节俭,力戒浪费 D . 减轻刑罚,严惩酷吏
39、某班诗词比赛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 . 苏轼 B . 李清照 C . 辛弃疾 D . 岳飞
40、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 六部衙门 B . 市舶司 C . 军机处 D . 总理衙门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对唐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二中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
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材料一反映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制度?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的中“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
(3)综合以上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