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小题)
1、下列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 )。
A . 高原
B . 平原
C . 盆地
D . 山地
2、“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 . 炎热多雨的地区
B . 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 . 温暖干燥的地区
D . 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3、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 )。
A . 沿海地区、交通方便
B . 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
C . 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
D . 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 ②土地肥沃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5、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 .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 .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 .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 . 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6、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A . 农村
B . 牧村
C . 渔村
D . 北京中关村
7、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制度的差异
B . 建筑风格的差异
C . 风俗习惯的差异
D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8、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 . 水源充足
B . 山地崎岖
C . 资源丰富
D . 交通便利
9、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
A . 屋顶的陡缓
B . 房屋的大小
C . 门窗的大小
D . 房屋的朝向
10、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和土壤
B . 气候和资源
C . 河流和交通
D . 宗教和习俗
1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农村——放牧
B . 牧场——伐木
C . 渔村——捕鱼
D . 林场——种植
1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 .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 . 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13、平原地区聚落多呈( )。
A . 条带状分布
B . 点状分布
C . 带状分布
D . 组团状分布
14、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 . 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 . 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 . 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15、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 . 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环境美化
C .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 . 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16、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
A . 古代的城堡和庙宇
B . 皇家的宫殿和陵墓
C . 历史上著名的壁画、碑刻
D . 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 ,它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沿 、山麓或 分布 。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 又与居民的 密切相关。
三、综合题(共4小题)
1、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 (1)
A . 冰屋
B . 蒙古包
C . 吊脚楼
D . 窑洞
(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 )。 (2)
A . 吊脚楼
B . 蒙古包
C . 冰屋
D . 窑洞
2、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下图绘制的是我国南方和北非的建筑,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两种建筑的屋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北非的村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因为下面的哪个原因( )。 (2)
A . 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 . 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 . 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 . 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其中乡村聚落大多沿 、 或 分布。
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5)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