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共10小题)

1、硫酸铜溶液是      的有毒液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属于      反应,铁表面的红色物体是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      组成的。
3、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蟋蟀的“耳朵”在      的内侧。
4、放大镜和平面镜的区别在于,镜片中间      ,边缘      
5、      、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      
6、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7、米饭、淀粉遇到      时颜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把铁丝用老虎钳剪断,这种变化是      
8、绿色植物的叶表皮上有许多      ,能进行      ,制造养料。
9、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            、团藻等。
10、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塞特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      

二、选择(共10小题)

1、英国物理学家( )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A . 列文虎克 B . 罗伯特·胡克 C . 培根
2、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大肠杆菌。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电子显微镜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
A . 越大 B . 越小    C . 不变
4、苍蝇和蜻蜓一样,眼睛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睛组成,我们称这样的眼睛叫( )。
A . 复眼 B . 单眼 C . 重眼
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 . 食盐 B . 玻璃 C . 碱面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7、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
A . 马上熄灭 B . 继续燃烧 C . 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8、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步骤是( )。
A .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反光镜——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B .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C .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一一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节反光镜——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9、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
A . 没有明显变化 B . 变成其他物质 C . 发芽了
10、下面关于铁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

A . ①②③⑥⑧ B . ②③④⑧ C . ②③⑤⑧

三、判断(共10小题)

1、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A . 正确 B . 错误
2、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A . 正确 B . 错误
3、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A . 正确 B . 错误
4、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的构造有关。
A . 正确 B . 错误
5、把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A . 正确 B . 错误
6、所有雪花的晶体形状都是六角形的。
A . 正确 B . 错误
7、蚜虫是草蛉的天敌,所以蚜虫吃草蛉。
A . 正确 B . 错误
8、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不是物质。
A . 正确 B . 错误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A . 正确 B . 错误
10、从白糖加热到开始变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A . 正确 B . 错误

四、连线(共2小题)

1、在面包上滴碘酒          发光发热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铁钉生锈                 产生气体

    点燃火柴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颜色改变

2、蚂蚁的身体结构

    细菌    显微镜

    苍蝇的眼睛

    食盐晶体    放大镜

    草履虫

五、实验探究(共5小题)

1、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

(2)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3)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A.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B.玻片标本已经放在载物台上,而且玻片标本对着通光孔的中央,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      

    改正:      

2、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里陈列有许多矿物。
(1)右图的矿物名为明矾,该物质内部结构有序,形成了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外形,这种特点与物质分类中的      (填“晶体”或“非晶体”)相近。

(2)明矾石是由火山岩与含硫的蒸气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的新物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变化。
(3)明矾能溶解于水,吸附水中杂质的能力很强,所以非常适合用来      .
3、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      有关吗?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纸巾。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浸入水中

无变化

无变化

水变色

有点生锈

放在湿的纸巾上

纸巾有点黄

生锈了

锈变多了

锈更多了

空盘子里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实验结论:      

4、分类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⑨木材燃烧⑩酱油拌饭⑩书法创作⑩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      

  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5、附加题:蒸馒头时,常在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这种物质是( )。
A . 石灰 B . 小苏打 C . 食盐 D . 白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期中测试(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