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B .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 . 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键康提供保障 D . 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 .  称氯化钠    B .  量水    C .  溶解    D .  装瓶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 .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5、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2C+O2 2COC+O2 CO2  2CO+O2 2CO2

A .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 .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 . 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 . 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A . A    B . B    C . C    D . D
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 . 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 . 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 .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2)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作用。
2、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      、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 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D物质的化学式是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_____。 (2)
A . NH4HCO3     B . NH4Cl    C . K2SO4
2、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1 , 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 , 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1)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 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7,证明猜想二成立。

(2)【反思交流】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步骤】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