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38小题)

1、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 . 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B . 喷洒N肥 C . 喷洒P肥 D . 以上措施都不行
2、同一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之比和DNA分子数之比分别是(  )

A . 1:2和1:2  B . 1:2和1:1 C . 1:1和1:1 D . 1:1和1:2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 . 未用龙胆紫染色 B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C . 口腔上皮细胞不分裂 D . 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
4、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    )
A . 呆小症和侏儒症 B . 侏儒症和糖尿病 C . 呆小症和糖尿病 D . 只有呆小症
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是(    )
A . 茎的向光性和负向重力性 B . 顶端优势 C . 扦插枝条生根 D . 无子果实的形成
6、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子番茄,则所得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 . B . 2N条 C . 4N条 D . N条
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 .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 .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8、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 .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 .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 .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9、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A . A的树突→B的轴突 B . B的轴突→A的轴突 C . B的轴突→A的胞体 D . A的轴突→B的树突
10、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 . 癌变是致癌因素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 .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 . 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11、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 . 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能力发生改变 B . 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C . 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D . 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12、下列有关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 . 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核DNA相同 C . 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 . 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 .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A . B . C . D .
15、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 .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 .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 . 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
16、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⑤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②可以进入A,C,D B . 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 C . 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 .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17、—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 . 血浆中尿素过多 B . 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 . 血糖含量过少 D . 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18、在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 . 2N和M B . N/2和M/2 C . 2N和M/2 D . N和M
19、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 胃不能及时排空 B . 摄入食物未消化 C . 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 . 抑制消化酶的分泌
20、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液 B .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 . 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D . 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
2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 . 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 . 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 . 受刺激部位膜外的电位由正变负 D . 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由正变负
2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神经递质的分解,该药物可导致的即时效应是(    )
A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3、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    )
A . 甲状腺 B . 胰腺 C . 卵巢 D . 肾上腺
24、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c为下丘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 . 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 . 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 . 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25、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 . 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 . 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 . 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2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③摄水量增加 

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 B . C . D .
2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 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8、科学家曾将正常中枢神经细胞移植到受伤的中枢神经区域内以治疗截瘫患,但无效果。又曾将周围神经细胞中的施旺细胞移植到受伤的中枢神经区域内以治疗截瘫患者,效果不理想。西班牙科学家邱也特用周围神经细胞一一嗅鞘细胞代替了施旺细胞,使瘫痪的实验鼠站了起来。这表明(    )
A . 中枢神经细胞比周围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差 B . 嗅鞘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施旺细胞高 C . 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 D . 嗅鞘细胞与中枢神经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差异比施旺细胞小
29、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 . 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 C .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 .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30、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

A . B细胞 B . 效应T细胞 C . 记忆细胞 D . 浆细胞
31、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 . 禽流感病毒N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 .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 .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3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 . ①③⑤⑦ B . ①④⑥ C . ③⑤⑦ D . ②⑤⑦
33、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如段枝条作处理后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    )
A . B . C . D .
3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下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顶芽的生长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 . 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 . 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D . 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35、农业生产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苗除草,其原理是( )
A . 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B . 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C . 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D . 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
36、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 . 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 .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 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 . 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37、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番茄,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甲箱番茄呈红色 B . 乙箱番茄呈绿色 C . 乙试管中呈砖红色 D . 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
38、通过刺激休眠种子,改变各种激素的含量,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如图表示在刺激某植物种子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B . 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存在拮抗作用 C . 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 D .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细胞质中RNA含量变化;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      。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      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期是      (填字母)。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      形态变化可描述为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2、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      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      ,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缓冲物质。
(4)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条件是      
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      ,③称为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      (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      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      中释放的      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A . 溶酶体 B . 汗液 C . 口腔粘膜 D . 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            ;⑧和⑨分别表示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5、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1)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