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8小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人在闻到食物的香味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 兴奋传导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跨膜运动完成的
3、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 .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4、皮肤、肠粘膜组织损伤,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大, 血浆则渗入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这种化学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是( )
A . 激素调节
B . 体液调节
C . 植物性神经调节
D . 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5、静脉注射时,药物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B . 淋巴→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C . 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D .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6、导致人的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引发 ( )
A .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B . 效应B细胞进行细胞免疫
C . 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
D . 效应T细胞进行体液免疫
7、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传递时,信号变化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 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与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之间是形成突触联系的
C . 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D . 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
8、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示意图,X、Y、Z代表内分泌腺,a、b代表不同的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X、Y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 结构Z的细胞膜上受体能识别激素a和激素b
C . 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抑制了X、Y的分泌活动
9、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 .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10、将小鼠和鲫鱼从30℃的环境移到15℃的环境,二者的耗氧量是( )
A . 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B .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 . 二者均增加
D . 二者均减少
11、根据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
B . 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 . 2中不可能有抗体
D . 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12、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
A . 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B . 2,4-D溶液的浓度
C . 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
D . 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
1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
A .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B . 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 .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D .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4、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能构成内环境的是( )
A . 血浆
B . 组织液
C . 淋巴
D . 细胞内液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的向地性可以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 单侧光会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C . 用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以解除休眠期
D .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作用于同一个细胞
16、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 . 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 . 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 . 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17、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这一反射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唾液腺
C .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眼睛引起唾液分泌
D . 这一过程中没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8、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相同的是 ( )
A . 来源
B . 作用
C . 分布
D . 化学本质
1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B . 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C . Na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D . 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
20、下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
A . 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
B .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
C .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
D .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等进行②过程
21、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C点的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
B . AD段说明生长素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
C . 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
D .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可用图中A点表示
22、在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情况中与图中走势不符的是( )
A .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 . T细胞浓度——HIV浓度
C .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 . 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2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Na+具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作用,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将内流
B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
C .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发生的变化是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 . 人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时,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细胞免疫,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24、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 .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C . 顶端优势现象与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理作用特点
D .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5、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
B .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增殖分化成E细胞
C . 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 . 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该免疫过程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茎秆加粗
B . 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根尖合成
C .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D .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27、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 . 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 . 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 . 小鼠体内可能会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T细胞
D . 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28、植物体内存在着调节生长发育的多种植物激素,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激素对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比较曲线2和4可获得结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 比较曲线1和3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C . 比较曲线3和5可知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
D .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侧芽的生长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 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的效应是 。甲图中曲线的来历是:材料培养→IAA处理→测量、记录→统计、计算并分析。如果选择小麦,需要将切取的胚芽鞘尖端下的一段用蒸馏水浸泡,其目的是 。图中的二条曲线表明,IAA作用的特点具有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3)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其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硬纸盒,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左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实验结果:a. 。b. 。
2、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下图中,甲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主要体现的是 免疫过程;图中细胞②是 ,该细胞的作用是通过产生 ,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2)甲图中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 ,进一步分化为[⑦] 细胞,该细胞核内部分基因进行 ,合成了抗体。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 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 进行调节。
(4)若图乙中的神经元未受刺激,则按图示进行检测时,微型电流计的指针 偏转。
3、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兴奋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
4、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到 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 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 ,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 ,原因是 。
5、下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 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 。
(2)产生冷觉的A是 ,其通过控制运动来调节体温的基本过程是 。
(3)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 、 。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 ,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
(5)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