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2课历史藏在哪里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 . 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B . 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对立 C . 广义历史与狭义历史的关系 D . 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2、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式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
A . 鉴往知来 B . 以古讽今 C . 厚今薄古 D . 贯通古今
3、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抗日战争教育 B . 日本政府没有反省侵华战争,有意歪曲侵华战争 C .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D . 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部分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4、“就历史学而言,如果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话,它是一门从事评价的科学。”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 历史学的功能是价值判断 B . 不存在客观的历史    C . 历史学的研究没有科学的方法 D . 历史学与历史无关
5、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 现代化的角度  C .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 社会群体的角度
6、2014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邀请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共同作客。在节目中,刘晓明以史实驳斥林景一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所作的辩护,获得在场观众的广泛认同。这说明
A . 日本认识到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错误 B . 中国所持立场得到所有英国人的支持 C . 反对右翼势力抬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D . 中国运用史实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
7、某学校准备了下列一组BENT的宣传图片,依据图片信息判断,其中明显与主题不符的是(    )

A . 步枪里的玫瑰 B . 向新纳粹主义说"不" C . 施罗德给遇难者献花 D .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8、对下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日本是亚洲的恩人)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A . 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 . 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 . 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 .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9、中国古代史书众多,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文献,这主要得益于(     )

①笔墨的发明               ②官方垄断了史书的修订

③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造纸术的发明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10、传统史学的史料主要包括 (     )

①官修史书②地方志③私人修史④报纸杂志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下列史料不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


A . 电子邮件 B . 野史笔记 C . 报纸杂志 D . 艺术产品
12、实物史料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


A . 年代久远,难以识别 B . 保存较少,种类单一 C . 只反映历史的一个片段 D . 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
13、对于著名的《荷马史诗》描写的特洛伊战争是否确有其事,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但谢里曼1871年依据史诗记载的考古发掘,却证明了特洛伊城的存在,由此你认为(     )


A . 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信史使用                 B . 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C . 史料越早,价值越高 D . 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
14、甲骨文不能做为下面那种史料类别使用(     )


A . 文献史料 B . 实物史料 C . 第一手史料 D . 第二手史料
15、关于孔子根据鲁国史书修订的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私人修史 B . 文献史料 C . 第一手史料 D . 第二手史料
16、下列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的是(     )

①清代《石氏族谱》②希罗多德的《历史》③明代建尧王庙④《毛泽东传》⑤电影《南京南京》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17、以下几种史料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一般是(     )


A . 文献史料 B . 实物史料 C . 口述史料 D . 田野调查
18、小明在秦兵马俑博物馆看到的下列展品,哪些是第一手史料 (     )


A . 跪射俑 B . 《兵马俑》 C . 复制的铜车马 D . 《秦俑坑试掘第1号简报》
19、判断下列材料,哪些是口述史料(     )


A . 《史记》 B . 《李宗仁回忆录》 C . 《清明上河图》 D . 司母戊鼎
20、判断下列材料哪些是第一手材料                   (     )

①《丘吉尔回忆录》②《丘吉尔传》③《清实录》④《清史稿》⑤《鲁迅全集》⑥《鲁迅传》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 C . ④⑤⑥ D . ①③⑤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钱穆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查,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枪,对他们予以还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他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当我们听说那个百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他们……陪伴他高高兴兴地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兄弟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4、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I部分章节目录对比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两个版本的部分章节的目录,选取任一版本指出其体现的史观,并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5、2015年3月11日德国总理访日三次提及历史问题:正视历史,才能被国际社会接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十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材料三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70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其对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2课历史藏在哪里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