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3单元第8课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距今约7000—5000年,活跃在黄河流域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繁荣阶段的是(    )


A . 仰韶文化 B . 龙山文化 C . 二里头文化 D . 良渚文化
2、仰韶文化在当时的东亚最为发达的是(    )   


A . 畜牧业 B . 手工业 C . 商业 D . 建筑业
3、距今4500—4000年间,黄河流域各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般称为(    )


A . 仰韶时代 B . 龙山时代 C . 二里头时代 D . 河姆渡时代
4、龙山文化手工业发达,陶器的制作水平达到新石器时代的顶峰,流行(    )


A . 白陶 B . 灰陶 C . 彩陶 D . 黑陶
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包括我国的(    )   


A . 黄河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中原地区 D . 淮河流域
6、右图中的文物“玉猪龙”出土于(    )


A . 良渚文化 B . 龙山文化 C . 红山文化 D . 二里头文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②仰韶文化出土的主要是白陶;

③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典型且影响较大的文化;

④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动物原型是(    )


A . 鳄鱼 B . 蟒蛇 C . 鹿 D . 多元的
9、有龙形图案的物品和龙形饰物曾发现于(    )

①中国北方②中原地区③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10、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


A . 并列发展,互不影响。 B . 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 C . 互相吞并,由多元走向单一 D . 单一发展,不断传承
11、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下列哪种作物的地区之一(    ) 


A . B . C . 大豆 D . 水稻
12、良渚先民对玉器特别钟爱,他们制作的玉器造型独特,雕琢精细,种类较多,大多用于(    )


A . 礼仪场合 B . 战争武器 C . 货币流通 D . 生产工具
13、某同学在暑假实地考察了我国境内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地方是(    )

A . 陕西省 B . 北京市 C . 云南省 D . 浙江省
14、在传说中,有一个人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人类从此可以方便地烧熟食物了。这种生活与下列哪种人的生活类似(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15、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 . 饲养猪狗家畜 B . 种植粟等农作物 C . 住干栏式房屋 D . 住半地穴式房屋
16、下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的省市是(   )

A . 云南省 B . 北京市 C . 陕西省 D . 浙江省
17、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 . 劳动 B . 直立行走 C . 使用文字 D . 使用火
18、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19、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

A . B . 水稻 C . 白菜 D . 芥菜
20、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

A .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布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朴树籽……”

(1)材料中的远古人类名称是什么?
(2)该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人类已在使用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4)你能从材料中获取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观察原始房屋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建造图A房屋和图B房屋的分别是哪种居民?
(2)图A和图B中的原始居民分别种植哪种农作物?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

——《礼记》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 “谷”在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是什么?黄河流域的代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
(4)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房屋类型?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建筑不同?
4、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诚挚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你会捎带什么特产作为礼物?
(2)他们可能会用哪些饭菜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
(3)半坡居民为招待远道而来的你,要把猎取的野猪后腿剁下进行烧烤,他们使用的工具是(     )

(3)
A . A B . B C . C D . D
(4)在生产生活方面,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三点即可)(3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两小块烧骨。

材料二 至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遗址?它距今大约多少年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个文化遗址是什么?在这里还发现了什么远古人类的遗址?
(3)作为中学生你如何看待材料中提到的中华文化遗址?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3单元第8课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