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6单元第18课石人沐海风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复活节岛的当地居民所称的“茅依(Moais)”是指  (      )。

A . 石像 B . 石像的帽子. C . 石像的基座 D . 石像的位置
2、下列关于复活节岛石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石像的显著特征是脸长、鼻梁高、眼窝深、嘴唇突出等 B . 石像一般是用玄武岩雕刻而成的男性半身像  C . 并不是所有的石像被运到特定的海岸边并被竖立起来 D . 因这些神秘的石像,复活节岛已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3、复括节岛的发现者是(        )

A . 西班牙的胡安·费尔南得斯 B . 英国的爱德华·戴维斯 C . 荷兰的雅可布·罗杰文 D . 西班牙的菲利浦·冈沙列斯
4、复活节岛被智利政府接管是在(    )

A . 1868年 B . 1888年 C . 1908年 D . 1918年
5、复活节岛居民所说的“阿胡”是指(       )。

A . 石像的帽子 B . 石像的基座 C . 石像的创建者 D . 石像的名称
6、复活节岛上最高的一尊石像(    )

A . 立于岛的东岸 B . 立于岛的北岸 C . 并未雕完 D . 弃于路旁
7、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雕凿于(    )
A . 4—6世纪 B . 6—8 世纪  C . 10—12世纪 D . 14—16世纪
8、下列不属于复活节岛衰亡原因’的是(    )

A . 殖民掠夺 B . 气候恶化 C . 火山爆发 D . 传染病
9、西方传教士烧毁朗格朗格木板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宗教歧视 B . 传教需要 C . 无人能懂 D . 某种失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的居民肤色并不一致,来源或许还值得研究 B . 因为殖民者的到来,许多石像未雕完就被放弃了 C . 南太平洋各岛屿中,居民的长相和习俗都很相似 D . 复活节岛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世界的肚脐
11、玛雅书籍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       )

①历史       ②科学         ③典礼仪式        ④社会情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2、现今发现的玛雅最大的城市遗址是(    )

A . 帕伦克 B . 玛雅潘 C . 蒂卡尔 D . 米拉多
13、玛雅人已经使用了“纸”,这里的纸是指(    )

A . B . C . 鹿皮或树皮 D . 植物纤维纸
14、在玛雅数学体系中短线(一)代表数字(    )
A . 0 B . 1 C . 3 D . 5
15、 15.右图是玉米神像香炉图。通常所讲的玉米文明最著名

的代表是(    )



A . 玛雅文明   B . 印加文明    C . 阿兹特克文明 D . 亚述文明   
16、玛雅被誉为“美洲的希腊”主要是指(    )

A . 文明的影响力 B . 文明发展水平 C . 文明的消失 D . 文明的众多谜团
17、专家认为复活节岛居民来自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最确切证据是(      )

A . 地理位置 B . 语言长相 C . DNA鉴定 D . 历史传说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非洲和美洲古文明的共同点    (       )
A . 都一度辉煌 B . 都遭到了西方的侵略 C . 都是本地先民创造的 D . 古文字都被解读
19、复活节岛曾经繁盛一时,后因种种原因而衰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6世纪是复活节岛最繁荣的时期 B . 复活节岛走向衰亡的原因是海底地震的频发 C . 1862年岛上居民都被海盗掠走,导致文化的失传 D . 传教士焚毁象形文字木板使岛上的文化被彻底消灭
20、孤立的岛屿却拥有神秘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不解之谜。目前大体能确定的是(    )


A . 居民的来源 B . 石像的凿采与安放方法 C . 朗格朗格的解读 D . 石像突然停采的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考古类的记录片为普通民众了解历史之谜与历史遗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一世纪之久的时间,前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

——记录片《失落的玛雅文明》剧情介绍

(1)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玛雅文明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与“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之外,还创造了哪些重大成就?
(2)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遗迹)是一个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拥有熟练技巧的民族所创造的奇迹……(它)就像这片土地上的植物和水果一样土生土长。   

                                                      ——斯蒂芬斯

材料二 到达西印度的基督徒们,一般用两种手段摧残西印度各国百姓,一是通过非正义的、残暴的血腥的战争;一是通过残酷的剥削压榨。

(1)材料中“这个遗迹”代表了什么古老的文明?所讲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2)结合所学,依据材料一评价斯蒂芬斯的历史贡献。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的基督徒对待西印度人民的做法(不得摘抄原文)。
4、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玛雅文明已接近尾声。随后西班牙征服该地区。请简要叙述西班牙征服玛雅文明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5、概述复活节岛的特殊地理位置、独特的文物遗迹和学术界对其居民构成的研究推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6单元第18课石人沐海风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