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把酒问月》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0小题)
1、《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 创作的一首 诗。
2、《把酒问月》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 开始,以 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3、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 写到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 与 ,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 自我形象。
4、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丹阙 孤栖 金樽 徘徊
邈远 鄜州 云鬓 虚幌
5、读《把酒问月》,“丹阙”指 。“绿烟”指 。
6、读《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句中“但”的意思是 ,“宁”的意思是 。
7、读《把酒问月》,诗中引用了一个神话传说是 。
8、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 。
9、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 。
10、读《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含有的修辞手法是 和 。
二、问题理解(共3小题)
1、读《把酒问月》,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2、读《把酒问月》,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3、读《把酒问月》,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
三、拓展阅读(共2小题)
1、阅读诗歌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诗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